第154章 共识下的新突破

苏想将顾延舟的邀约当作一个小插曲,抛之脑后,全身心投入到下一个研究阶段——将电网仿真模型进行通用化改造,使其能够适配更多类型的复杂系统,比如大型水利枢纽的调度优化。

然而,这个问题涉及到的流体力学、地质结构等专业知识,超出了团队现有的知识边界。

陈知行和周炽尝试从数学层面进行抽象,但进展缓慢。

就在一筹莫展之际,苏想想起了一个人。

她打开机房那台可以连接国际学术网络的终端,小心翼翼地输入了一个电子邮件地址。

这是上次“全球嵌入式算法挑战赛”后,那个来自MIT的金发天才少年艾利克斯·格林留给她的。

当时他说:“苏,你的思维很有趣,保持联系。”

她斟酌词句,用简单的英语描述了他们遇到的问题本质——如何在一个统一的框架下,高效处理兼具连续(如水流)和离散(如闸门开关)动态的混合系统建模与仿真,并附上了一些不涉及机密的、抽象后的数学描述。

邮件发出后,她并没有抱太大希望。

毕竟对方是MIT的天才,又是曾经的对手,而且跨国通信极其不便。

几天后的一个下午,苏想正在核对数据,机房那台负责接收外部邮件的终端突然发出了收到新邮件的提示音。

她走过去打开,发件人赫然是:alex.green@mit.edu。

邮件内容让她眼前一亮!

艾利克斯没有直接给出答案,而是提供了几篇MIT内部关于“混合系统仿真”、“多物理场耦合计算”的最新研究论文摘要和关键思路索引,并附上了一句简短的评论:

“苏,你描述的问题核心在于不同时间尺度动态的耦合与解耦策略。我们实验室最近在‘算子分裂法’上有些新进展,或许对你有启发。很高兴收到你的邮件,保持思考。——艾利克斯”

这几篇论文摘要和思路索引,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瞬间为团队指明了方向!

苏想强压下激动,将邮件内容打印出来,拿到正在讨论的陈知行和周炽面前。

“陈学长,周炽,你们看这个!”

她的声音带着一丝兴奋。

陈知行和周炽接过纸张,快速浏览,脸上同时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混合系统仿真……算子分裂法……这思路太精准了!”

周炽惊呼,“想想,你从哪儿搞到的?这好像是MIT内部的研究动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