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形的人才争夺,在方启明与【北斗团队】之间悄然展开。
更让人担忧的是,方启明在系里的一些非正式场合,开始有意无意地散布一些言论。
诸如“某些项目虽然应用性强,但理论深度不足,缺乏长远生命力”,或者“年轻人选择研究方向,应该着眼于未来十年的科技浪潮,而不是固守现有的框架”。
这些话语,虽然没有点名,但矛头隐隐指向了863计划和他们团队。
这些言论通过不同渠道,零零星星地传到了【北斗团队】耳中。
“他这是想从根本上动摇我们的军心!”
周炽气得不行,“太阴险了!”
陈知行面色凝重:
“舆论和认知的争夺,也是竞争的一部分。
他是在争夺未来的人才和资源分配话语权。”
李泽川眼神冰冷:“玩这套?小爷我陪他玩。”
李泽川行动起来。
他没有直接去找方启明对峙,而是动用了他那盘根错节的关系网。
几天后,几位在学术界影响力更大的、德高望重的老教授,甚至包括陈知行的父亲陈校长,在不同场合,公开肯定了北大在计算数学、系统工程等传统优势学科上的深厚积累和重要贡献,强调了【基础研究】与【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应用研究】相辅相成的关系,委婉地批评了那种“盲目追逐热点、轻视学科根基”的短视行为。
这无疑是对方启明言论的一种有力回击。
同时,陈知行和周炽也加紧了在低年级学生中的“科普”工作。
他们利用答疑、讲座的机会,生动地讲述863计划中的数学挑战,如何将抽象的数学理论转化为守护电网安全、优化交通的实际力量,展现数学在解决国家重大需求中的不可替代性。
苏想则用她特有的清晰和亲和力,向学弟学妹们展示数据处理中的数学之美。
三人配合默契,一个沉稳,一个热情,一个细腻,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
这天晚上,苏想最后一个离开机房,走到楼下,发现李泽川靠在他的二八自行车旁,似乎在等人。
“这么晚,一个人回去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