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 数据迷雾

抱怨归抱怨,工作还得继续。

团队决定双管齐下:

陈知行和周炽尝试基于现有数据,构建生产过程的简化仿真模型,进行故障复现和原因推演;

苏想和李泽川则负责从“人”的方面入手——李泽川动用他的渠道!

去打听类似进口设备在国内其他厂家有没有出现过类似问题,以及那些日本工程师的背景;

苏想则尝试与顾延舟那边的一线操作老师傅建立联系。

了解机器运行中的一些无法被传感器记录的“直觉”现象。

几天下来,陈知行和周炽的模型推演遇到困难,由于核心控制算法黑箱以及数据缺失,始终无法准确模拟出故障。

李泽川那边反馈,类似问题在其他厂家也有零星出现,但都被日方以“操作不当”或“材料问题”搪塞过去。

转机出现在苏想这里。

她几次电话沟通,甚至跑去深圳工厂实地待了两天,与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傅混熟了。

老师傅提到一个细节:

每次出问题前,他好像都能听到主控柜里某个继电器吸合的声音“比平时慢了半拍”,

而且车间的灯光也会极轻微地闪烁一下,仪器却检测不到电压波动。

这个细节引起了苏想的警觉!

她立刻将信息反馈给团队。

“继电器延迟?电压瞬态跌落?”

陈知行眼中精光一闪,“这可能是关键!

如果控制系统电源存在瞬时扰动,可能导致核心处理器时钟偏移或内存读写错误,进而引发控制算法在计算复杂轨迹时出现累积误差!”

“而这种扰动,可能正好被那几种特定图案的高功耗节点触发!”

周炽立刻接上。

“并且由于扰动时间极短,普通监控设备无法捕捉,日志也不会记录!”

苏想补充。

思路瞬间清晰!

问题很可能出在供电系统的瞬时稳定性上,而非控制算法本身!

李泽川听完,嗤笑一声,直接抓起了会议室的电话,拨给了顾延舟:

“顾总,给你指条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