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瞬间安静下来。
大家都被这突如其来的“硬汉”气场震了一下。
刘教授连忙介绍:
“这位是何劲松同志,是项目合作方派来的联络员,负责将我们的理论模型与实战数据进行对接校验。
劲松同志,这几位就是项目的学生核心骨干,苏想、陈知行、周炽、李泽川同学。”
何劲松的目光依次扫过几人,在苏想脸上多停留了一瞬,似乎有些意外核心团队中会有如此年轻的女学生,
但他很快恢复如常,只是微微颔首,算是打过招呼,没有任何寒暄。
“刘教授,我需要尽快了解项目当前进度、技术难点,以及,”
他顿了顿,语气不容置疑,“团队成员的专业背景和抗压能力评估。”
他的直接和强硬,让习惯了学术探讨氛围的几人都有些不适。
周炽小声嘀咕:“嚯,这哥们儿,比老秦还像来踢馆的……”
何劲松的加入,像一块坚硬的石头投入了北斗团队这摊“活水”中,立刻激起了波澜。
他完全不适应团队那种时而激烈争吵、时而灵感迸发的“混乱”讨论模式。
对于周炽天马行空的猜想,他会直接打断:“请提供理论依据或数据支持。”
对于苏想那些跨界的直觉,他会皱眉表示:“战场环境不需要诗意,需要的是确定性和鲁棒性。”
他的世界非黑即白,一切以实战效能为唯一标准。
这给原本充满创造力的团队氛围套上了一个无形的枷锁。
连续几天的高强度工作加上与何劲松的理念碰撞,让团队气氛有些压抑。
连最跳脱的周炽都蔫了几分。
李泽川看不下去了,某天下午,他一把揽住周炽和苏想的肩膀,大声宣布:
“走走走!哥带你们见见世面去!天天啃食堂,脑子都锈住了!
听说前门开了家洋快餐,叫什么……肯塔基?还是肯德基?
反正据说炸鸡倍儿香!”
“洋快餐?”
周炽来了点兴趣,“比红烧肉还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