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想看着身边这三个在她最危险时刻及时出现的伙伴,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感动和安全感。
“数据拿到了?”
李泽川一边熟练地操控着方向盘,一边问道。
“拿到了!想想立大功了!”
周炽兴奋地挥了挥拳头。
陈知行则已经迫不及待地再次拿出那张纸条,就着车内昏暗的灯光仔细研究起来,口中喃喃自语:“原来他们的设计余量在这里……我们的补偿方向可以调整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苏想靠在座椅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尽管外面依旧暗流涌动,恶意环伺,但此刻,在这个狭小的空间里,与伙伴们并肩作战的感觉,让她无比安心和充满力量。
野草般的生命力,不仅在于能独自承受风雨,更在于能与同伴相连,扎根更深,迎风而长!
陈知行带回的关键基准参数,如同在迷雾中点亮了一盏灯。
北斗团队立刻投入到紧张的模型校正和算法重构中。然而,新的思路也带来了新的分歧。
实验室内,争论声不绝于耳。
周炽主张激进路线:
“既然知道了他们的设计余量,我们就应该把补偿算法推到极限,完全榨干现有硬件的潜力!
这样才能最大化性能!”
陈知行则持保守意见:
“极限操作风险太高,容易导致系统失稳。我们应该在保证鲁棒性的前提下,寻求渐进式优化。”
李泽川更关心可行性:
“理论再好,做不出来也白搭。
现有的工艺水平能不能支撑你们的算法?”
三人各执一词,谁也说服不了谁,目光不约而同地投向了坐在角落、一直对着数据和草稿纸沉默不语的苏想。
自从带回数据后,她大部分时间都保持着这个状态,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
“想想,你怎么看?”
周炽忍不住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