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看着苏想那双燃烧着理想与信念的眼睛,听着她条理清晰、直指问题核心的分析,没有人能立刻说出反驳的话。
她是要以身犯险,利用一切可利用的,甚至包括自身的“污名”,去为国家撬开那扇紧闭的技术之门!
苏想的提议,在高层引起了激烈的争论。
支持者认为这是打破封锁的奇招,反对者则担忧人才流失和安全风险。
最终,在经过层层评估和严格审查后,一个代号为“启明”的特殊人才交流计划被秘密批准。
苏想,成为了该计划的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的执行人。
计划的核心是:
利用苏想“有才华但有争议”的独特形象,主动向国外多家目标研究所抛出“橄榄枝”,表达“寻求更开放研究环境”的意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争取以访问学者或合作研究员的身份潜入,目标不是窃取机密,
而是学习其科研范式、技术思路和工程实现方法。
在七号基地一间高度保密的策划室内,一场针对性的“包装”和“路演”培训紧锣密鼓地展开。
参与者除了苏想,只有刘教授、以及被要求提供“技术支援”和“情报分析”的周炽、陈知行和李泽川。
李泽川利用他的海外关系,搞来了目标研究所的详细资料、主要教授的研究偏好甚至性格分析。
陈知行则负责帮助苏想快速梳理和掌握这些机构当前主要研究方向的核心公开理论,确保她在学术交流中不露怯。
周炽的任务最“特别”——他需要帮助苏想“演练”如何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一丝“怀才不遇”的幽怨和对国内环境的“失望”,但又不能过于刻意,必须维持她世界冠军的学术骄傲。
“想想,你记住,”
刘教授反复强调,“你的污名是你的保护色,但你的才华才是真正的敲门砖。
你要让他们觉得,吸纳你是一笔划算的买卖,既能得到一个顶尖大脑,又能某种程度上打击对手的士气。”
苏想认真地听着,记着,模拟着。
她必须把握好那个微妙的度——一个渴望更好平台的天才,而不是一个彻底背弃祖国的叛徒。
第一个目标,锁定在德国一家以精密制造和特种材料闻名的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