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嬷嬷亲自带着她,到角落去,嘴里念叨着:“这是前两日新盘的灶。灶眼特别小。正适合炒菜。”
她专门寻了个厨娘外号胖嫂的,教导李泽玉。
从切菜开始,再到认识调味料,再及调和五味……
上辈子肌肉无力,提不动针拈不动线,连正经学校都没去几天。现在可算有了机会亲自动手,李泽玉就这么一点点的认真学了起来。
她赏了不少赏钱下去,厨房里外的人得了好处,也就如她要求,守口如瓶。
那条重新硝制好的皮围裙,又软又好穿,带着真皮淡淡的气味,已经没有之前那样臭。李泽玉很开心,做了三条,轮换着穿。
虽然赵嬷嬷说可以拿出去卖个好价格,让她狠狠心动。但是心动过后还是熄了火,这年头的女子经商还不知道什么情况呢,为了仨瓜俩枣的贸然行事,露出马脚更麻烦。
李泽玉就暂时安分下来,只管专心苟着,培养自己的能力。
……
约莫十来天后,李母的寿诞已近,家里内务越发忙碌起来。
各个院落粉刷修葺一新,该补种的花草树木补种上了,该挂的彩灯挂上了,各项为了寿宴当天添置的新鲜家当,流水一般送入府中。寿宴当日所需的山珍海味,活鸡鸭跑山猪,大鱼大虾……也都往后厨里送。又听说李诚李谦兄弟商量着,请了戏班子来唱三日热闹戏。
府里上上下下,都期盼无比。
李泽玉的学厨也就被迫停了下来。
《行乐图》也画好了,只需要再上一遍颜色就能亮相。而且这是完全不同于成思茵指手画脚的那一版。她小心藏好,约束棣园上上下下,谁都不许走漏半个字。
这日歇过了午,李泽玉左右无事,就打算去李泽佳处坐坐。
李泽佳所住的棠园离棣园只有几步路,刚活动开筋骨就到了。然而李泽佳却不在,洒扫的婆子说她去了太太那里,李泽玉就又摇摇摆摆的跑了过去。
颖喜堂里里外外,静悄悄的,好些人午睡没起。李泽玉看到两个小丫鬟坐在花荫树下的小墩子上打盹,小脑袋一啄一啄的,不禁莞尔,也没惊动她们,径直走了进去。
隔着帘子,李泽佳声音隐隐约约传来:“母亲别烦恼了,我那箱子里的金银暂时用不着,典出去没什么的。先把祖母的寿宴风风光光办好了是正经。”
穆夫人的说话声听起来像哭:“那怎么可以,那些准备给你做嫁妆的。母亲辛苦筹谋了多年才给你备下了这么些东西。就这么典了死当,传出去会被笑话的!”
相比起穆夫人的激动,李泽佳平静得多:“家里寅吃卯粮非一日了。等我嫁过去南宁郡王府就好了。母亲,就按照我说的办吧。”
李泽玉好奇地把门帘轻轻打了条缝,正好看到李泽佳指挥着人把地上两口箱子从后门抬出去。穆夫人坐着,满脸烦恼,手中的帕子几乎要绞出水来。
不久,计令才来回话:“都装了车了,静悄悄的,担保没有人发现。”
李泽佳把一串钱并两块尺头递给他:“计总管辛苦了。这两块尺头,拿回家给女儿们做个衣服穿吧。钱赏给伙计们买碗汤饼吃。”
计令才得了赏赐,下去了。
穆夫人才道:“哎,这些刁奴。当年我刚嫁进来的时候,还是国公府。老国公出入仪同三司,兼着尚书仆射。那是何等呼风唤雨。如今这些刁奴好日子过长久了,也懒怠了,眼内不见赏钱是不乐意动的了。”
李泽佳道:“母亲,别担忧太多了。会好起来的。”
穆夫人握住了她手,道:“是啊。会好起来的。等你嫁了好人家,母亲的日子就有盼头了。”
说到这里,穆夫人眼内又重新有了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