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转移视线
靠在冰冷的金属墙壁上,疲惫如同潮水般一波波冲击着我的意志堤坝。右手掌心的钝痛和脑海中“岩石”带来的消息——关于监察组约谈“黑隼”手下、关于“黑隼”本人在高层会议上的暴怒——像两股相互撕扯的力量。一股是成功的冰冷快意,另一股则是更深沉的、对接下来未知发展的焦虑。我知道,我投下的石子确实激起了涟漪,但这涟漪还不够大,不够将我从漩涡中心推开。它只是让水变浑了,而我自己,依然身处浑水之中。
“转移视线”。这不只是防御,这是一次主动的、精准的祸水东引。我要做的,不仅仅是让“黑隼”染上嫌疑,而是要制造一个足够分量的“替罪羊”,一个能吸引绝大部分火力,让“算盘”和“山魈”觉得值得深入追究的目标。这个目标,必须来自“黑隼”派系内部,而且位置要足够关键,其“可疑行为”要能一定程度上“解释”K-73的失败。
我的大脑在疲惫中强行启动,像一台强行冷启动的引擎,发出不堪重负的轰鸣,但依旧执着地分析着。那个被我伪造记录、沾上指纹的“黑隼”阵营技术员,分量太轻。他最多算是个引子,一个打开缺口的楔子。我需要一个更有价值的目标。
我的目光再次落在那浩瀚的内部通讯日志上。Level 5的权限像一扇窄窗,但我必须透过这扇窗,看清外面风暴的格局。我回忆着“黑隼”派系的权力结构,回忆着K-73缓冲区覆灭前,哪些人最活跃,哪些人负责的环节最可能接触到核心的运输路线和时间表。
一个名字逐渐浮出水面——“蝰蛇”。他是“黑隼”手下负责协调几条重要边境线路的实权头目之一,性格贪婪、跋扈,在K-73事件中损失了自己相当一部分嫡系力量和货品。据“岩石”零散提过的信息,“蝰蛇”在事发后异常活跃,四处指责他人,急于撇清自己的责任,甚至对“黑隼”本人的指挥也颇有微词。这种内部的不和谐,正是我可以利用的裂缝。
但是,如何将嫌疑精准地引向“蝰蛇”?仅仅依靠模糊的通讯记录和巧合的时间点,不够有说服力。我需要更“实在”的东西,一些能指向他个人动机或行为的“证据”。
一个极其大胆,甚至堪称疯狂的念头,如同黑暗中划过的闪电,照亮了我脑海的荒原。
既然我可以伪造数据记录,那么,我是否可以利用“幽灵通道”的特性,伪造一次未遂的“外部渗透”迹象,并将这渗透的“目标”和“受益者”,巧妙地指向“蝰蛇”?
“幽灵通道”是我一手搭建和维护的,我对它的底层逻辑、数据流向、乃至一些不为人知的“后门”和“特性”了如指掌。我知道如何在庞大的数据洪流中,悄无声息地植入一些看似来自外部的、试探性的“扫描”或“注入”痕迹,并让这些痕迹的“落点”,看起来像是试图获取“蝰蛇”所负责线路的某些核心调度信息。
这个计划的风险极高。这是在玩火,是在“导航员”的眼皮底下伪造安全事件。一旦被识破,我之前所有的努力,包括对“黑隼”的栽赃,都会立刻被串联起来,坐实我“内鬼”的身份,死无葬身之地。
但收益也同样巨大。如果能成功制造一次看似针对“蝰蛇”管辖范围的、未遂的外部渗透,那么,“蝰蛇”就不仅仅是“可能”泄密,而是其掌控的领域本身就成为了外部力量试图突破的“薄弱点”,他本人则成为了最大的嫌疑对象——要么是他能力不济导致防线洞开,要么就是他监守自盗,甚至可能两者皆有。这足以将监察组和“算盘”的绝大部分注意力,牢牢吸引过去。
赌,还是不赌?
我看着屏幕上那份关于“劳伦斯·陈”的、依旧进展缓慢的分析报告,想起了父亲惨死在雪地里的面容,想起了杨建国那沉重的托付。我没有退路。
干!
接下来的几个小时,我进入了另一种状态。极致的疲惫被一种近乎燃烧的专注取代。我像最精密的仪器,开始规划每一个步骤。
首先,我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渗透”时机和方式。我不能选择“幽灵通道”负载过高或过低的时候,必须是一个看似平常,但又有足够冗余数据可以掩盖我操作的时段。渗透的方式不能太低级,那样不像专业对手所为;也不能太高级,以免引起“导航员”过度的、超出我预期的反应。我选择模拟一种类似“高级持续性威胁(APT)”的初期探测行为——几次极其短暂、目标明确、使用混合加密手段的数据包注入尝试,目标IP段伪装成某个与国际执法机构有松散关联的境外服务器群。
然后,是最关键的一步:让这些“渗透”的痕迹,看起来像是冲着“蝰蛇”的地盘去的。我仔细研究了“蝰蛇”负责的几条线路在“幽灵通道”内的数据标识和路由规则。我需要让那些伪造的探测数据包,在通道的底层日志里,留下试图解析、定位与“蝰蛇”线路核心调度密钥相关的访问请求。这个过程需要极其精细的操控,确保痕迹留在日志的特定层次,既能被“导航员”的风险模型捕捉到,又不会因为过于直白而显得假。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同时,我还需要为这次“渗透”寻找一个合理的“动机”。光有探测痕迹还不够。我调取了近期的外围情报汇总(Level 5权限能接触到的最边缘部分),找到了一条关于国际禁毒组织对“狮王”集团某类新型合成毒品关注度提升的模糊信息。我将这条信息与“蝰蛇”负责线路近期运输的货品类型(一部分恰好是那种新型毒品的前体原料)进行隐晦的关联。这样,一次针对性的情报刺探就显得顺理成章。
准备就绪。我像一个即将登上舞台的演员,深吸一口气,清理掉所有前期的操作痕迹。然后,我开始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