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八章 最终考验
“沉默回廊”的经历,像一场短暂而剧烈的寒潮,席卷过我紧绷的神经,留下遍地冰霜与更深邃的迷雾。那个眼神如古井般的男人,他的话语,他施加的无形压力,在我回到分析室后的几十个小时里,依旧如同附骨之疽,挥之不去。他没有给我任何明确的指令,除了那句“记住我今天说的话”和“最终的考验”。这种悬而未决的状态,比直接的刀剑相加更令人煎熬。
我像一头被无形锁链拴住的困兽,在分析室这方寸之地焦灼地踱步。右手掌心的旧伤仿佛感知到了主人内心的风暴,持续不断地传来沉闷的抽痛,像一枚埋藏在血肉下的、不安的计时器。“赤道”项目的推进并未停止,在“扳手”团队越来越信服(甚至带着一丝敬畏)的配合下,主动防御模型的雏形已经搭建完毕,进入了紧张的内部测试阶段。但我知道,这远远不够。这仅仅是“工作”,而非“考验”。
那个男人口中的“考验”,会是什么?是技术上的终极难题?是人格忠诚的彻底献祭?还是……需要我双手沾上永远无法洗净的鲜血?
每一种可能,都让我不寒而栗。我反复咀嚼着他的话——“价值,需要被放置在正确的位置上”。什么才是“正确的位置”?靠近“狮王”的位置?成为他手中最锋利、也最听话的那把刀?那与我复仇的使命,是背道而驰,还是……殊途同归?这个念头刚一升起,就被我强行按捺下去,带着一种近乎自我厌恶的惊悸。我不能让自己滑向那个深渊,哪怕只是思想的片刻松懈。
就在这种焦灼的等待几乎要将我逼至极限时,转机,以一种我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骤然降临。
深夜,分析室内只有服务器低沉的运行声和我自己的呼吸。我正强迫自己专注于“幽灵通道”一段异常复杂的加密日志分析,试图从中找出任何可能与之前那诡异数据流(“狮王”的阴影)相关的蛛丝马迹。突然,个人终端发出了一声极其轻微、却与其他任何通知音都截然不同的、宛如水滴落入深潭的脆响。
不是来自“算盘”系统,不是来自“山魈”团队,也不是来自岩石。
屏幕上,弹出一个没有任何标识、背景纯黑、只有一行白色文字的简洁对话框:
【坐标:东经 99.XXXX, 北纬 25.XXXX。时限:72小时。目标:确认‘信风’身份,评估其价值与威胁。授权:最高。指令:独狼行动,阅后即焚。】
文字下方,是一个不断闪烁倒计时的红色时钟——71:59:59……71:59:58……
我的心脏猛地收缩,仿佛被一只冰冷的手攥住。血液瞬间冲上头顶,又迅速回落,留下一种失重般的眩晕感。
来了!“最终的考验”!
没有多余的解释,没有背景资料,只有一个地理坐标,一个代号“信风”,一个模糊到极致的任务,和一个冷酷的七十二小时倒计时。“独狼行动”,意味着没有支援,没有后手,一切风险与决策,都由我独自承担。“阅后即焚”,意味着这是一次绝密中的绝密,不容任何记录和外泄。
坐标位置在我脑海中迅速定位——位于边境线附近,一个三不管地带的边缘,地图上标记为一个早已废弃多年的小型民用气象站附近。那里山高林密,地形复杂,是各种非法跨境活动的温床。
“信风”?这显然是一个代号。是集团的潜在合作者?是叛逃的内部人员?还是……警方或其他势力的卧底?任务要求是“确认身份,评估价值与威胁”。这看似中立的指令,背后却隐藏着无限的可能。“确认”之后呢?是吸纳?是控制?还是……清除?“评估”的标准又是什么?对集团的忠诚度?还是其本身所能带来的利益?
这根本不是一次简单的侦察任务!这是一次针对我个人的、全方位的考核!考核我的情报分析能力、野外生存与侦查技能、临场判断力、心理素质,以及……最关键的是,在面对不确定目标和复杂局面时,我所做出的“价值判断”和最终抉择,是否符合集团那黑暗森林般的法则!
恐惧如同冰冷的潮水,瞬间淹没了四肢。独身前往那种危险地带,面对一个未知的、可能极度危险的“信风”,七十二小时内要完成身份确认和评估……这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任何一个环节出错,我都可能无声无息地消失在那片茫茫林海之中,或者,更糟,落入敌手,生不如死。
但期待的火焰,也在同一时刻“轰”地燃起,烧灼着恐惧带来的寒意。这就是通往核心的钥匙!通过它,我就能证明自己的“价值”,获得那个男人口中“正确的位置”!只有站得足够高,我才能看清“狮王”的真面目,才能触及父亲案件的真相!
没有时间犹豫。我死死盯着那行冰冷的白色文字和不断跳动的红色数字,直到对话框如同出现时一样突兀地消失,没有留下任何痕迹,仿佛刚才的一切只是我的幻觉。但脑海中牢牢记住的坐标和倒计时,证明着考验已经开始。
小主,
我立刻行动起来。大脑进入一种极致的冷静状态,像一台高效运行的作战电脑。首先,利用“幽灵通道”的最高权限,以“需进行特定区域电磁环境模拟测试”为由,调取了坐标点周边五十公里范围内,最近七十二小时的所有可用的卫星遥感图像(包括可见光、红外和合成孔径雷达数据)、公开的航空管制信息、以及周边几个边境哨所(包括我方和邻国)的例行巡逻记录(脱敏后)。我不能直接查询军方或警方的高度机密信息,那无异于自我暴露,但这些边缘数据,经过我的交叉分析和深度挖掘,足以拼凑出一幅相对清晰的态势图。
图像显示,目标区域在过去几天内,有零星的非规律性车辆活动痕迹,但无法确定归属。红外影像在废弃气象站内部捕捉到断续的、微弱的热源信号,不像是大型动物,更可能是人类活动,但无法分辨人数。没有大规模武装力量的集结迹象。
但这远远不够。“信风”的身份是谜,目的更是谜。
我关闭所有系统,开始准备行装。不能携带任何与“猎隼”身份相关的物品。我换上了一套便于行动的、没有任何特征的深色户外服,检查了个人终端上一个独立的、经过高度改装和加密的离线地图与导航模块。武器……我犹豫了一下。携带制式武器风险极高,一旦被查获,后果不堪设想。最终,我只选择了一把锋利的、没有任何标识的多功能生存刀,以及一套简易的医疗包和净水设备。轻量化,隐蔽性,是这次“独狼行动”的关键。
没有向任何人告别,也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我如同一个真正的幽灵,悄无声息地离开了基地,融入了边境地区那弥漫着晨雾与未知危险的灰暗天幕之下。
前往坐标点的路程,本身就是第一重考验。我不能使用任何可能被追踪的交通工具。依靠离线地图和原始的指北针,我徒步穿越密林,攀爬陡峭的山脊,涉过冰冷刺骨的溪流。边境地区的天气变幻莫测,时而烈日灼人,时而暴雨倾盆。潮湿、闷热、蚊虫叮咬、还有随时可能遭遇的毒蛇猛兽,以及更危险的——潜伏在暗处的非法武装人员或边境巡逻队。
我的神经始终紧绷得像拉满的弓弦,耳朵捕捉着林间的每一丝异响,眼睛警惕地扫视着每一个可能藏匿危险的角落。右手掌心的伤口在汗水和摩擦下,传来一阵阵火辣辣的刺痛,但我无暇顾及。脑海中只有一个念头:时间!必须在倒计时结束前,找到“信风”,完成评估!
经过近二十个小时不眠不休的艰难跋涉,在第二天黄昏时分,我终于抵达了目标坐标点外围的一座山脊上。借助高倍望远镜,我小心翼翼地观察着下方山谷中那座废弃的气象站。
它比想象中还要破败。几栋低矮的水泥建筑匍匐在荒草之中,屋顶大多坍塌,墙壁上布满苔藓和弹孔(看来这里并非绝对的净土)。主建筑旁边竖立着一座锈迹斑斑的铁塔,曾经可能用于悬挂气象仪器,如今只剩下一个扭曲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