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新型技术

“证据内容庞大,‘萤火虫’的编码容量和传输速率……”我提出另一个技术难题。

“所以需要压缩,提取最核心的骨架。”杨建国语气斩钉截铁,“保护伞网络的核心节点,特别是省级以上和那个‘先生’;‘周先生’进行高危研究的推论关键点;你父亲被害的直接证据链。其余细节,必须舍弃。用最高压缩比编码。”

舍弃……那些无数牺牲者用生命换来的细节……我的心如同被刀割。但我知道,这是断臂求生的无奈之举。

接下来的时间,是煎熬的等待和对信息的极致提炼。我和杨建国躲在病房最角落,借助身体的遮挡,用只有我们两人能看懂的速记符号,将庞大复杂的情报,压缩成一张写满了关键代号、时间节点、关联箭头和结论性词汇的纸条。每一个字的取舍,都伴随着巨大的心理挣扎。

窗外,夜幕终于彻底降临,城市的霓虹灯如同虚假的星辰,点缀着黑暗。楼下那辆黑色轿车依旧静静地停在那里,像一头蛰伏的怪兽。

杨建国看了看手表,对我点了点头。

行动时间到了。

他再次利用那张来自杀手的电子门卡(经过他处理,屏蔽了可能的追踪信号),我们如同两道幽灵,悄无声息地滑出病房,避开走廊的监控探头,沿着消防通道,向顶层天台摸去。

医院的消防通道狭窄而阴暗,充满了灰尘和陈旧的气味。我们的脚步声被压到最低,呼吸也刻意放缓。每一层楼梯的转折处,都可能隐藏着危险。右手的旧伤在寂静中愈发清晰地搏动着,仿佛在为这趟生死未卜的旅程倒计时。

终于,我们来到了通往天台的最后一道铁门前。门上挂着沉重的链条锁,但杨建国从口袋里取出一个形状奇特的金属片,插入锁孔轻轻拨弄了几下,伴随着一声轻微的“咔哒”声,锁链应声而开。

他缓缓推开铁门,一股冰冷的、带着城市尘埃气息的夜风瞬间灌了进来。

天台空旷而寂静,只有巨大的中央空调机组发出低沉的嗡鸣。远处城市的灯火如同铺洒在地上的银河,而我们,则孤立在这片危险的黑暗高台之上。

“位置。”杨建国低语,目光迅速扫视天台,寻找着既能避开楼下监视视线,又能与他手中接收器保持直视的最佳点位。

最终,我们选定了一个巨大的通风管道后方,这里能有效遮挡来自楼下大部分角度的视线,同时面向杨建国预设的、五百米外一栋商业楼楼顶的接收点方向。

杨建国蹲下身,从那个伪装成烟盒的装置中,小心翼翼地取出一个只有拇指大小的、装着微弱蓝色荧光的溶液的玻璃安瓿瓶,以及一个火柴盒大小的微型激光投射器。他的动作极其稳定,如同进行一场精密的外科手术。

他将安瓿瓶嵌入投射器尾部的卡槽,然后将投射器对准了远方接收点的方向,调整着极其微小的角度。

“准备编码输入。”他看向我,眼神在黑暗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

我深吸一口冰冷的空气,将那张写满浓缩信息的纸条最后看了一眼,然后将它紧紧攥在手心,仿佛要将所有的信息和意志都融入其中。我闭上眼睛,开始在脑中最后一次梳理、确认那关乎成败的核心数据流。

“开始吧。”我睁开眼,声音沙哑却无比坚定。

杨建国点了点头,拇指按在了投射器上一个几乎看不见的按钮上。

“萤火虫激活。编码传输……开始!”

没有惊天动地的声响,没有耀眼夺目的光芒。只有那微型激光投射器前端,射出一道肉眼几乎无法察觉的、特定波长的微弱光束,穿透夜空,指向五百米外的接收点。光束中,蕴含着以特定频率闪烁的、承载着无数秘密与希望的荧光蛋白编码信息。

时间仿佛在这一刻凝固。我紧紧盯着杨建国手中的接收器屏幕,上面只有不断跳动的、代表数据正在传输的进度条。百分之一……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五十……

每一秒的流逝,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天台的入口是否安全?楼下的监视者是否会抬头?远处的接收点是否正常工作?

就在进度条跳到百分之七十五的瞬间——

“呜——呜——呜——!”

刺耳至极的消防警报声,毫无征兆地、如同垂死巨人的哀嚎,猛地从医院大楼内部炸响!瞬间撕裂了夜的宁静!

几乎同时,天台入口处的应急灯疯狂闪烁起来,红色的光芒如同泼洒的鲜血,将我们的身影瞬间暴露!

被发现了!

我们的行踪还是暴露了!是哪里出了问题?那个杀手被发现了?门禁系统触发了警报?还是对方一直就知道我们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