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章 接近危险
指尖落下,点击。动作轻微,却在寂静的病房里激起无声的惊雷。
屏幕中央,那个标记着“9.17林卫东殉职案”的加密文件夹,如同一个尘封已久、缠绕着无形锁链的禁忌匣子,应声开启。没有华丽的过场动画,没有繁琐的验证程序,只有一行行冷峻、简洁的目录列表,如同沉默的墓碑群,瞬间铺满屏幕——《现场勘查报告(绝密)》、《法医尸体检验鉴定书》、《证人询问笔录汇编》、《技术侦查记录摘要》、《“9.17”专项行动总结报告(内部)》……每一个文件名,都像一柄冰冷的凿子,在我心头的顽石上,凿下深可见骨的刻痕,铭刻着十五年前那个血色秋日所发生的一切。
一股混合着陈旧纸墨、微尘以及无形血腥的气息,仿佛穿透了时空,透过冰冷的液晶屏幕,扑面而来,沉重地压在我的感官之上。我的呼吸在那一刻骤然收紧,变得浅薄而艰难,心脏像是被一只无形却力重千钧的手死死攥住,每一次搏动都缓慢、沉重,带着令人窒息的痛感。左腿的伤口似乎也完全感知到了这凝滞而悲怆的氛围,不再仅仅是生理的疼痛,而是传来一阵阵沉闷的、如同遥远战鼓被擂响般的、与心跳同步的悸动。
我没有立刻去点开任何一份具体的文件。我只是静静地、近乎贪婪地、又带着一丝无法言说的畏惧,凝视着这些冰冷而沉默的标题。目光逐一扫过,仿佛能透过这些由代码和文字构成的屏障,触摸到那段被时光尘埃深深掩埋的、属于父亲林卫东的最后时刻,感受到他呼吸过的空气,目睹他倒下的瞬间。脑海中,父亲穿着熨烫得笔挺、肩章熠熠生辉的警服,在离家前那个清晨阳光下,笑着用力揉乱我头发时那温暖而充满生命力的画面,与想象中边境山谷里枪林弹雨呼啸、泥土被鲜血浸透、生命骤然凋零的惨烈场景,疯狂地交织、碰撞、湮灭,带来一阵阵强烈的、几乎要撕裂灵魂的晕眩与刺痛。
危险接近。
这危险,是双重的,如同潜藏在迷雾中的两头凶兽。它不仅来自于我们正在全力追查的、隐匿在数字迷雾和现实阴影中的“账房先生”李志斌及其可能存在的境外关联势力,更来自于眼前这即将被彻底揭开的、血淋淋的过往真相本身。每一步的调查推进,每一次的线索发现,都像是在一片布满了陈旧地雷和情感陷阱的雷区中艰难穿行,你永远无法预知,下一步踏出,会引爆哪一颗足以将人现存意志和信念彻底摧毁的情感炸弹。
我深深地、颤抖着吸了一口气,强行将自己从这短暂的、近乎凝滞的悲恸与回溯中挣脱出来。指甲深深陷入掌心,那尖锐的刺痛感像一根救命稻草,将我拉回现实的堤岸。现在不是沉溺于情绪的时候。林峰,你是警察。你坐在这里,是为了寻找证据,寻找线索,是为了让真相大白于天下,是为了让罪恶得到审判。
我的目光,如同经过校准的探针,首先精准地锁定在《现场勘查报告(绝密)》和《法医尸体检验鉴定书》上。这是所有记录中最客观、最不容置疑、最接近事实原点的部分。我必须从这里开始,无论它将带来怎样的冲击。
我点开了它们。
霎时间,黑白与少量彩色的现场照片,带着岁月的模糊质感与残酷的写实风格,一张接一张地呈现在高分辨率的屏幕上。伏击山谷的陡峭地形、散落一地、在阳光下反射着冷光的各种制式弹壳、被密集子弹撕裂摧残、呈现出焦黑与断裂状态的植被、以及……最为刺目的,是地面上那些用白粉笔勾勒出的、已经干涸发黑、却依旧能清晰辨认出人体轮廓和姿态的血迹。法医鉴定报告,则用冷静到近乎残忍的、高度专业化的术语,客观描述了在父亲遗体上发现的各处枪伤的具体位置、射入角度、创道走向、以及最终导致死亡的致命伤情况分析……报告上的每一个字,每一个数据,此刻都像一把把烧红的、带着倒钩的烙铁,毫不留情地烫在我心头的旧伤之上,带来持续而剧烈的、令人几欲疯狂的灼痛。
我死死咬住牙关,下颌骨因为过度用力而传来阵阵酸胀之感。胃里翻江倒海,强烈的恶心感不断冲击着喉头,但我强行调动意志力,将那几乎要喷涌而出的酸水硬生生咽了回去。额头上、背脊上,瞬间沁出的冷汗,让病号服冰冷地黏贴在皮肤上。必须看下去。必须记住这一切。这是父亲付出的最终代价,是他用生命写下的最后一页报告,是我作为儿子,作为继承他遗志的警察,必须直面、必须刻入骨髓的事实。
我强行让自己的视线跳过那些过于惨烈、足以摧毁普通人心理防线的细节描述,将残存的、几乎要被情感洪流冲散的理智,重新聚焦在报告的技术性分析和逻辑推断部分。弹道分析报告明确指出,袭击者使用了至少三种不同制式、来源复杂的自动武器,形成的交叉火力网极其凶猛,配合默契,战术目的明确,这绝非普通零散毒贩所能具备的火力和组织度,完全符合一支受过训练、经验丰富的武装团伙的特征。现场遗留的弹壳型号、部分模糊但具有特定规律的足迹,以及事后情报综合分析,都高度指向一个在当时活跃于该边境地区、以手段凶悍、行事诡秘着称的武装贩毒团伙——代号 “黑箭”。而这个信息,与我们之前从国际刑警组织旧情报中获取的、提及通过“环宇跨境”空壳公司购买“特种监控设备”的团伙,高度吻合,几乎可以锁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一条清晰的、带着血腥气的逻辑链条,在我脑海中初步冰冷地连接起来:佛爷集团(通过“环宇跨境”提供资金和设备支持) -> 武装团伙“黑箭”(负责具体策划并实施伏击) -> 目标:林卫东及其行动小队。
但这还不够。这只是外围冷酷的执行层,是挥出的屠刀。最关键、最核心的一环,那个隐藏在内部、为屠刀指引方向的“眼睛”和“耳朵”,那个叛徒张海,他究竟是如何运作,才能将父亲和他忠诚的队员们,如此精准地、在对方严阵以待的情况下,送入这个精心布置的死亡陷阱的?
我用力闭上眼睛,缓和了一下因长时间紧盯屏幕而干涩刺痛的眼球,然后关闭了令人窒息的现场报告和法医鉴定,移动鼠标,点开了《技术侦查记录摘要》以及相关的《“9.17”专项行动前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