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蕴藻浜防线,班长王强看着日军的坦克朝着战壕冲来,他对身边的新兵说:“你接着打,我去炸了它!”说完,他抱着炸药包,趁着坦克转向的间隙,猛地冲了出去,子弹在他身边呼啸,他却丝毫没有退缩,最终成功将炸药包塞到坦克履带下,一声巨响后,坦克停住了,王强却再也没有回来。
尽管中国守军拼死抵抗,但日军的增兵如同源源不断的潮水,始终无法阻断。
日军不仅从滩头登陆,还利用军舰的舰炮,对中国守军的后方阵地进行炮击。
在南翔镇,日军巡洋舰的主炮击中了中国军队的弹药库,爆炸声震耳欲聋,弹药库的火光染红了半边天,原本要运往前线的子弹、手榴弹瞬间化为灰烬。
前线的中国守军很快陷入“弹尽粮绝”的困境,有的士兵甚至用刺刀与日军展开白刃战,战壕里到处都是尸体,有的士兵倒下时,手里还紧紧攥着断裂的刺刀,眼睛死死盯着日军进攻的方向。
远在热河根据地的何大清,通过延安传来的电报,实时关注着上海的战况。
当他看到“日军第3师团突破吴淞口防线,中国守军伤亡惨重”的消息时,重重地砸了一下桌子,桌上的茶杯都被震倒,茶水洒了一地。
“鬼子这是铁了心要拿下上海!”他对着作战地图,手指沿着黄浦江的路线滑动,眉头拧成了疙瘩。
日军不仅在上海增兵,还从华北抽调第16师团、第109师团,朝着南京方向推进,试图形成“南北夹击”之势,而上海一旦失守,南京将直接暴露在日军的兵锋之下。
何大清立刻召集将领,提出“远程支援”计划:“咱们虽然不能派大部队去上海,但可以从根据地抽调一批反坦克地雷、手榴弹,通过地下交通线运往上海前线;另外,让侦察连深入日军后方,破坏他们的补给线,延缓他们的推进速度。”
吕卫国立刻点头:“我这就去安排,保证三天内把物资送出去!只是上海那边兵力悬殊太大,咱们这点支援,恐怕只是杯水车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何大清沉默了——他知道吕卫国说的是实话。
他的歼十租期已过,无法再从空中打击日军运输船队;根据地的6000人队伍需要镇守热河,防止日军从华北偷袭,根本无法抽调兵力支援上海。
他只能通过电报,向延安建议:“尽快调集周边省份的军队,支援上海;同时组织上海市民疏散,避免更多平民伤亡。”
此时的上海市区,早已不是往日的繁华模样。街道上到处是倒塌的房屋,断壁残垣间,偶尔能看到受伤的市民在挣扎,救护车的鸣笛声与远处的枪炮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了一曲悲怆的交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