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颂点点头:“行,待会儿我就交代下去,让工匠营的弟兄想想办法,这对他们来说应该不是什么难事。”
士燮抬了抬下巴:“除了转移财宝的事情,文和信中还说了招揽人才的事,对于这事你怎么看?”
士颂耸耸肩,一脸无所谓:“还能怎么办?他乐意招就招呗,谁还会嫌弃自己手底下人才多的?”
“不过回头得提醒他一下,那些出身世家大族的人才就不要招了,我担心他们来了交州后会分走咱们家族的权柄。”
士燮嗯了一声:“我也是这么想的,现在整个交州,咱们家族是一家独大,要是引入其他家族的人才,话语权势必会被分掉一些,这也不是我希望看到的。”
“不过如果可以的话,让文和想想办法把蔡伯喈拐过来。“
“啊?”士颂顿时一愣,疑惑道:“父亲,你跟蔡邕有旧?我怎么从没听你说过?”
士燮摇摇头:“我跟他谈不上有旧,只是有过几面之缘罢了,我比较欣赏他的才华,不忍这么一个大儒淹没在长安的浑水里。”
“当然了,把他拐回来的同时要是能把他的那些藏书一起弄回来那就再好不过了。”
士颂闻言,嘴角微微抽了抽:“父亲,恐怕最后一句话才是重点吧?”
士燮恼羞成怒,瞪了他一眼:“你懂什么?蔡邕藏书万卷,大多都是孤本。”
“要是任凭它们放在长安,万一受到战火波及,被那些西凉兵损毁了,该有多可惜?那些孤本可都是千金难买的文化瑰宝。”
“得,你别激动,我又没说你这么做不对,回头我把这事交代给文和,让他帮着想想办法。”见士燮发飙,士颂赶忙举手投降。
士燮冷哼一声:“这还差不多了,告诉文和,财宝少转移点没关系,但是那些放在长安的藏书一定要想办法都弄回来。”
“钱没了咱们可以慢慢赚,那些孤本没了可就真没了。”
士颂连连点头:“你放心,我一定转达,除了这事外,你在长安还有没有什么故人?”
“有的话就列个名单出来,我让文和想想办法,看看能不能在他离开长安的时候把这些人都带上。”
“故人?”士燮仔细回忆了一下,摇摇头:“我应该没什么故人在长安,当年在颍川求学,我的那些老友还在世的基本都是一方大儒,他们忙着研究经义还来不及,谁吃饱了撑的会跑长安去?”
士颂点头:“行,既然没有就算了,还能给文和省点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