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梅本还想就这事说他两句的,一听他们商量好了,干脆也不说话了,省得在里头裹乱,耽误孩子们的交情。
杜知青这人,既然敢把东西拉回来,指定是能做出来的,不然,谁花这钱。
寒暄了两句,灌了壶水,杜十妹就进了临时落脚的屋子,至于拿回来的东西,放大队长家的仓库了。
主要是怕明天搬家,这里人来人往的,再丢了,她买回来的哪个零件都是有用的,真丢了一个,凑齐可麻烦。
翌日,杜十妹还是被叫醒的,起来吃了饭,就迫不及待的进了自己的院子,不过现在隔了篱笆,倒是还要出门再转个弯,从大门进。
小小巧巧的两间房,一间除了炕,还能放个柜子,外加一张书桌,一把椅子。
外屋地是厨房加餐厅,两边各有一个灶台,冬天用连接这个炕的,能将整个屋子都能烧热乎。
出了外屋地,是连着的两个草棚子,一个装了门的,一个是做柴棚用的。
不错,跟昨天说的一个样。
周春梅指着炕道:“昨天砌好的时候,已经烧了试过了,可以用,今天再烧一天,去了里面的湿气,就能住人了。”
“昨天我都不在,劳大娘你操心了,对了,我还想去买点东西,这大队里有没有?”
“是要炕席这些吧?走,大娘带你过去买。”
“那可好,我还正犯愁呢。”说完,将自己的采购需求,扒拉着指头说了。
周春梅了解似的点了点头:“这些大队里都能凑齐,待会你就跟着我走,保管你换的又好用又便宜。”
对,这会不能说买,得说换,至于是用钱换还是用物换,一个大队里的,谁也不会抓着不放。
一路走过去,杜十妹空旷的小院都快被填满了,炕桌炕席炕柜,书桌椅子。
扁担两只水桶,四方桌、凳子、橱柜,晒席、晾衣棍,甚至就连瓦罐和水缸,都在有多余的人家家里换回来了。
水缸有一大一小,小的装粮食,大的装水,这么一看,也就差不多了。
至于差的那些,也不影响过日子了,多少人家十几口人还没她这个全乎,所以啊,买得差不多了,就收手了。
宁可以后慢慢添补,也不要一次性买够,这可是个仇富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