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天后,等顾安来送消息时,见到的就是主子的兄弟:“路公子,怎么是你?”
“小妹虽年幼,但到底是女子,以后跟外人接触的事,便由我来接手,也方便。”
“是,我家主子已与萧家家主说了此事,万寿节时,棉被棉衣会做为生辰礼,被萧家送到陛下面前。”
“萧家是顾小将军的舅家,也是此地知府,由他禀告给陛下,名正言顺,合适。”
“萧家主或许不日会召见公子,主子已经打过招呼了,若有事可去寻萧家三少爷。
此间事了,我不日便要去边关,公子、小姐保重!”
“你现在出发,或许在途中会碰到商队,若是有事,可向他们求助。”
妹妹说过,这支商队是她让秋桑组建的,里面的人个个都是好手,办起事来毫不含糊,让自己有事可以直接吩咐他们办了。
“多谢照应,告辞!”
“保重!”
路知微将棉花的事丢开手后,也不是完全无事可做,那就是写策论。
也怪她潜意识里,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教育,太过深入人心,一点都没想起来,这在归顺之前,压根就是两回事。
因此,日日关在书房里,将大梁朝往前的史书都翻了个遍,细细研读过后,找到了论据支持。
才提出自己的想法,也不算自己的想法吧,无非就是将华夏民族大一统的相似点找出来,再掺杂经济战的理论和方法。
如此一篇策论也就成了,当然,若是举子们参考,自然还要加点华丽辞藻堆砌,但她只是拿给她哥看得,自然用不着如此高要求。
当然了,在拿出策论之前,她还得干点其它私活,比如花大价钱,买上一匹来自波斯的地毯。
然后从养羊的农户手里,剃了羊毛。
又找来巧手的妇人,指点着去除异味,纺织成毛线,再自己亲自动手,织成了毛衣。
这才一起拿去书房,找他四哥吹耳边风去了。
“妹妹的想法,让人眼前一亮,你是如何想到此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