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碗的“生津饮”在家庭品鉴会上获得好评后,她并未立刻推向市场。她深知,一款成功的饮品,需要稳定的品质和合适的时机。她继续默默地改进配方,并让赵嬷嬷帮忙收集更多本地可用的草本植物,尝试新的可能。
这日午后,一位陌生的中年男子来到了陈老丈的茶摊。他穿着虽不华丽,但料子讲究,风尘仆仆,像是远道而来的客商。他点了碗茶,又要了一碟赵嬷嬷做的糖渍杏脯。
他喝茶时眉头微蹙,显然对茶汤不太满意,但尝到那杏脯时,眼中却闪过一丝讶异。他叫住正在收拾桌子的陈老丈,问道:“老丈,这果子味道甚好,不知是镇上哪家铺子所售?方子可愿转让?”
陈老丈如今对苏碗的事极为上心,不敢擅自做主,便笑道:“客官谬赞了,这果子是街坊自家做的,不外卖方子。您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