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胄南下巡察江南道时,信不过手下官员,将户部的一应事宜交给了魏征暂管。
魏征面带难色出列道:“回陛下,经统算户部只能坚持半个月,若是算上河中捕捞,应是能坚持二十多日,至于钱粮,怕是拿不出来一丝一毫,不如陛下内帑…。”
李世民叹了口气,挥了挥手示意不要再说下去了。
散朝后,五姓七望六人又聚集到了一起。
“哈哈,他李二也就能坚持二十日了,明天开始长安粮价每四日涨十钱,二十日后刚好涨至百文。”
“必须让他李二从内帑把蜀王李恪坑走的钱全部掏出来!”
“老乡,我乃户部郎中,你家中可有多的存粮食?一个月后朝廷便有足够的粮食赈灾,若是有多的粮食不如四十钱一石卖我如何,一斗也收!”
一时间,户部郎中杨晨在长安城中名声极大,谁都知道杨晨在收粮,甚至一斗都不放过。
杨晨本打算学和珅以麸糠来赈灾,没想到收到岭南的信件,戴军竟私掏腰包筹集五十万石粮,还有两船岭南道百姓所有的猪肉脯,二十五日左右便可到达,算上信鸽路上耽误的时间,也就剩十五日左右而已。
既然有粮了,杨晨便打算再次狠狠的坑世家一笔。
“我从未见过如此年轻的六品官员!”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身居高位,就该为了流民弯下腰。”
“我怎么感觉这孩子是朝堂那群混蛋推出来背锅的?你们何时见过户部官员到咱们百姓家里求人的。”
一个中年妇女道:“是啊,别人家这么大的娃子还在学堂读书,或者帮家里干点农活,这么大的娃娃不是那群黑心的推出来背锅又是什么?”
杨晨的名字在长安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传遍长安的每个角落,就算是刚学会说话的孩童都知道,有个叫杨晨的在收粮。
“哈哈哈,你们可有看到杨晨那卑微的模样,低声下气的就指望人家抠出来一斗粮食施舍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