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铁犁、钢刀与陌生的友谊

华水领的每一天,都以一种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刷新着昨天的面貌。千人人才带来的专业化力量,如同汹涌的春潮,冲刷着旧日的贫瘠与落后。

柳锋的铁匠工坊不再是孤零零的一座棚子,而是扩展成了一个热气腾腾的小型工业区。五座按照新式图纸建造的、拥有更好通风和隔热效果的炉灶日夜不息地燃烧着。 风箱在壮汉们有节奏的推拉下,发出沉重的喘息,将惊人的热量送入炉心。

“快!浇铸模准备!”柳锋赤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汗水如同溪流般淌下,混合着煤灰和铁屑。他声如洪钟,目光紧紧盯着坩埚中逐渐融化的铁水。

第一批经过初步筛选和粉碎的铁矿砂被投入炉中,在高温下化作橘红色的熔融液体。学徒们紧张而有序地用长柄铁勺将铁水舀出,倒入预先准备好的陶土模具中——那是锄头的刃部、犁铧的尖头、以及无数等待安装木柄的矛尖和箭簇。

叮叮当当的锻打声是这里永恒的背景乐。成熟的铁匠们用柳锋团队带来的标准钢錾和手锤,对冷却后的铸件进行精细加工,消除毛刺,锤炼韧性。每一个步骤都透着工业化萌芽期的粗糙与力量。

“领主,您看!”柳锋拿起一把刚刚淬火完毕、还冒着青烟的锄头刃,递给前来视察的苏源。“虽然矿石杂质还是多了点,韧性比不上地球上的好钢,但比黑曜石强十倍!开荒刨地,一把能顶过去十把!”

苏源接过沉甸甸的铁锄刃,手指抚过那粗糙却带着金属冷意的表面,心中感慨万千。这就是文明进阶的基石。他可以看到,新打造的农具正被一车车地运往西面的垦荒区,而第一批制式铁矛和长剑,正在武装高强的军队。

西面的缓坡上,景象同样壮观。数百人如同辛勤的蚁群,在这片新划分的“农业示范区”里劳作。

袁秋实教授几乎住在了田埂上,他的眼镜片上沾满了泥土。他手里拿着一个简陋的本子,不停地写写画画,记录着不同地块地薯的长势。

“深翻!必须深翻!不然块茎长不大!” “垄要起高!排水!怕涝!” “肥!肥是关键!草木灰、腐叶、还有那些鱼下水、内脏,别浪费,全给我沤起来!”

在他的咆哮式指导下,人们挥舞着崭新的铁锄和铁锹,效率远超石器时代。大片大片的土地被开垦出来,切割成整齐的田垄。第一批地薯苗被小心翼翼地移栽过去,更多的人则在忙着播种其他几种经过初步筛选、有望驯化的野生谷物和块茎。

老赵看着这场景,激动得老泪纵横:“乖乖……这……这真是……以前想都不敢想啊!有了这些铁家伙,有了先生们的法子,咱们以后真的再也不用饿肚子了!”他仿佛已经看到了秋天满地薯藤、仓廪充实的景象。

校场上,杀声震天。

高强和陈国民并肩而立,看着下方正在操练的部队。四百多名保障团队的成员是天然的士官骨架,他们将来自现代军队的纪律、队列、战术配合理念,毫无保留地灌输给原有的民兵和新选拔出的青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