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用《出塞》的文气加持,威力已经不错,可若是换首更有气势的诗呢?
我想起《观猎》中,“风劲角弓鸣” 五个字,光是念出来就透着股凌厉劲儿。
我叫鲁二拿来刻刀,在弩臂上细细刻下这五个字。
刻到 “鸣” 字时,鲁二的手顿了顿:“李大人,这字刻上去,真能加威力?”
我笑着握住他的手,引着文气顺着刻刀流入弩臂:“你瞧。” 随着文气注入,刻痕里泛起淡金色的光,五个字像是活了过来。
试射时,我注入文气,弩箭射出的瞬间,竟带起一阵风,“风劲角弓鸣” 的诗句在箭尾隐约浮现,直接穿透了靶心后的木板。
沈括拿着木板,眼睛瞪得溜圆:“这威力,比之前至少强了两成!”
赵小乙凑过来,摸了摸木板上的洞:“乖乖,这箭要是射在敌人身上,不得穿个透心凉?”
我拍了拍连弩,心里却想着另一件事,连弩有了,还得有能炸开阵形的霹雳炮。
之前研发的火药,稳定性还有欠缺。
硝石、硫磺、木炭的配比不对,要么炸不响,要么炸得太猛,还有就是制作和运输的时候太危险。
我看着军械坊角落里堆着的硝石,想起以前在书中见过的配比之法。
硝石多一分,稳定性就强一分,只是得多试几次才能找到最合适的量。
我叫沈括拿来纸笔,写下不同的配比:“咱们从硝石七成开始试,每次减半成,记录爆炸的情况。”
沈括点点头,却还是有些担心:“李大人,这火药要是炸起来,可得离远点,上次鲁二的眉毛都被燎了。”
小主,
鲁二摸了摸眉毛,嘿嘿笑:“燎了再长呗,只要能成,俺这点眉毛算啥?”
第一次试爆七成硝石的火药时,我让众人躲在军械坊的石墙后。
赵小乙捏着引信,手都在抖:“李大哥,俺数到三就扔啊!一、二、三!”
他把火药罐扔出去,引信烧完,却只 “噗” 地冒了股烟,没炸开。
鲁二探出头,笑道:“这咋跟俺娘烧柴火似的?”
接下来几次,要么烟大,要么炸得太弱。
直到试到硝石六成五时,火药罐 “嘭” 地炸开,烟尘散去后,地上炸出了一个半尺深的坑。
沈括跑过去,用算筹量了量坑的大小:“成了!这个配比稳定性强,爆炸威力也大!”
鲁二激动地拍了拍我的肩,力气大得我差点趔趄:“李大人,您可太神了!这配比咋想出来的?”
我笑着摆手:“不过是多试了几次,哪有啥神的。” 其实心里却松了口气,总算没白费这些天的功夫。
霹雳炮刚改良好,宫里就传来消息,武则天要在三日后举办武器验收日,让满朝文武都来格物院观看连弩和霹雳炮的演示。
沈括听到消息,赶紧拉着我核对数据:“李大人,验收日可不能出岔子,咱们得再调试调试,确保万无一失。”
赵小乙则忙着排练士兵操作,他把士兵分成两队,一队练连弩,一队练霹雳炮,嘴里还喊着口号:“左手持弩,右手注气,瞄准了再射!”
验收日当天,天刚亮,格物院门口就挤满了大臣。
我站在院里,看着那些穿着锦袍的世家子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