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征前一日,狄仁杰特意来衙署见我。
他带来了陛下赏赐的锦袍和酒,语重心长道:“太白,此去平卢,既要督好军,也要保重自身。陛下虽放权给你,但军中之事复杂,凡事多与郭将军商议,切勿意气用事。”
“多谢狄公关心,晚辈记下了。”我接过锦袍,触感柔软。
狄仁杰叹了口气:“当年你初入长安,我还以为你只是个恃才傲物的诗人,没想到竟有这般经天纬地之才。平叛之后,这天下还需你这般人才辅佐陛下。”
我举杯道:“狄公放心,晚辈此去,定不负陛下所托,不负百姓所盼,早日平定藩镇,还天下太平。”
他笑着与我碰杯,酒液入喉,辛辣中带着回甘。
出征当日,天刚蒙蒙亮,长安城外的灞桥已挤满了人。
五万禁军将士身着铠甲,手持兵器,排列成整齐的方阵,二十门文气火炮排在最前方,炮身在晨光下闪着冷冽的光芒。
郭元振一身戎装,骑在高头大马上,神情肃穆。
“陛下驾到!”随着内侍的高声呼喊,武则天的銮驾缓缓驶来。
她身着龙袍,未戴凤冠,神色威严却带着几分温情。
将士们纷纷跪地行礼,山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震得灞桥的柳枝都微微颤动。
武则天走下銮驾,先是走到郭元振面前,亲手为他递上一杯壮行酒:“郭爱卿,朕盼你早日凯旋,收复平卢。”
郭元振接过酒,一饮而尽,掷杯于地:“臣 定不负陛下!”酒杯碎裂的声响,像是出征的号角。
随后,她走到我面前,目光落在我身上的锦袍上,缓缓道:“李白,这杯酒,朕祝你文气如锋,破敌如诗。”
我双手接过酒盏,杯中酒映着晨光,也映着陛下眼中的信任。
“臣李白,定以笔为剑,以炮为锋,荡平叛贼,护我大唐河山!”我高声道,声音穿透人群,传到每个将士耳中。
说完,我仰头饮尽酒液,酒气直冲头顶,心中的热血也随之沸腾。
武则天满意地点点头,转身登上銮驾,高声道:“大军出发!”
“出发!”郭元振拔剑高喊,声音响彻云霄。
我翻身上马,与郭元振并驾齐驱。
身后,禁军将士浩浩荡荡地跟上,脚步声、马蹄声、火炮滚动声交织在一起,形成一股磅礴的力量。
灞桥边的百姓们挥舞着衣袖,高声呼喊着“凯旋”,孩子们追着军队跑,手里举着小小的旗帜。
阳光彻底跳出地平线,金色的光芒洒在大军身上,铠甲与兵器都镀上了一层暖意。
我回头望了一眼长安,城墙巍峨,宫阙连绵,那是我要守护的都城,是无数百姓的安稳所在。
前方,平卢的方向云雾缭绕,那是叛乱的巢穴,也是我们此行的战场。
郭元振侧头看我,笑道:“李大人,在想什么?”
我收回目光,望着前方的队伍,嘴角扬起一抹坚定的笑容:“在想,史思明欠平卢百姓的,咱们该一一讨回来了。”
马蹄声加快,大军如一条钢铁巨龙,向着平卢的方向疾驰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