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听说了没?二车间那个刘秀娥,跟她男人干仗了!嫌她男人这个月工资交得少,怀疑他偷偷贴补老家了,闹得可凶了!”
“啧啧,刘秀娥那脾气也是爆……” “要我说,还是得把紧了钱袋子……”
“木材厂老张家的二小子,听说处对象了!是市里百货商店的售货员!哎呦,老张家的门槛怕是要被媒人踏破喽!”
“售货员好啊,买东西方便!”
“咱厂办小学那个新来的李老师,对象好像是当兵的?每回来信,李老师那脸都红扑扑的……”
“年轻真好啊……”
这些八卦琐碎而真实,充满了生活的烟火气。
江德华听着,偶尔笑笑,很少插嘴评论,但心里却对厂区的人际关系网有了更清晰的了解。
谁家和谁家是亲戚,谁和谁不对付,哪个干部比较公正,哪个有点小九九……这些信息看似无用,却可能在某个关键时刻起到作用。
有时,话题也会引到她身上。
“德华,你哥不是在部队吗?最近来信没?你嫂子快生了吧?”赵大姐一边纳着鞋底一边问。
“来了,说都挺好,嫂子身体还行,就是吐得厉害点。”江德华笑着答。
“哎呦,那可得受罪了。回头俺这有点酸姜,你给她寄点去,腌姜止吐效果好!”
“谢谢大姐,俺代嫂子谢谢您!”
“德华,你这手艺真是没得说,瞧给小海补的这裤子,针脚多密实!以后谁娶了你可是有福气!”王大嫂打趣道。
江德华脸上微热,笑着摇头:“大嫂您可别拿俺开玩笑了,俺就带着小海过,挺好。”
这话半真半假。她对婚姻没什么迫切需求,现在的生活自主而充实,她很满足。但她也知道,在这年头,一个年轻寡妇带着个半大孩子,总是容易被人议论和“关心”。
万一真有合适的,她也不排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