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行吧,扣点钱,主要是影响接单。”林风含糊地应道,同时敏锐地感知着对方身上那股极其微弱、却带着特定秩序感的能量波动。这波动如同最纤细的蛛丝,试图悄无声息地缠绕上来,探测他的情绪和状态。他小心翼翼地收敛着自身的一切气息,连呼吸和心跳都控制在普通人的范畴内。
“是啊,现在都不容易。”陈国栋感慨了一句,话锋随即一转,那双透过镜片的目光显得格外“真诚”,“小伙子,我看你年纪也不大,体格也不错,老是送外卖也不是长久之计,太不稳定了。有没有考虑过换份工作?”
他不等林风回答,便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张制作精良的宣传单,递了过来:“我们网格中心最近正好在配合市里推行‘平安临江,幸福就业’项目,有一些政府支持的公益性岗位,还有跟一些大企业合作的内推名额,工作稳定,福利待遇也都不错。你要是感兴趣,可以了解一下,上面有报名方式和我的联系方式。”
宣传单上印着鼓舞人心的标语和几个看起来很不错的工作岗位介绍,从社区协管到大型物流公司的仓储管理,应有尽有。
“另外啊,”陈国栋压低了声音,显得更加推心置腹,“我看你刚才情绪不太对,是不是压力太大了?我们项目也提供免费的心理疏导服务,由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负责,完全保密。有什么烦心事,跟专业人士聊聊,总比憋在心里强,对吧?”
工作介绍,心理疏导……一套组合拳,充满了社会关怀的正能量,无懈可击。
但林风却从这份“热心”之下,嗅到了更深的寒意。“观测者”已经不再满足于远距离的监控了吗?开始尝试这种更直接、更“人性化”的接触?是例行公事的广泛撒网,还是……因为“摇篮”事件,他已经进入了某种需要重点“关注”的名单?
他接过宣传单,脸上挤出感激的笑容:“谢谢陈老师关心!我回头一定仔细看看。主要是这差评闹的,心里有点堵,缓一缓就好了。心理疏导……暂时不用了,谢谢您!”
他表现得像一个被差评打击到、但又对陌生援助保持警惕的普通年轻人。
陈国栋仔细打量了他一下,那双镜片后的眼睛似乎闪烁了一下,随即又恢复了之前的温和:“那行,你自己调整好。有需要随时联系我。年轻人,前途是光明的,别被一时困难打倒。”他拍了拍林风的肩膀,动作自然,但那瞬间,林风感觉到那丝微弱的探测能量似乎加强了一丝,如同触角般在他肩头一沾即走。
“谢谢陈老师,那我先去跑单了。”林风保持着礼貌的笑容,推着车,快步离开。直到拐过街角,彻底脱离了陈国栋的视线范围,他才靠边停下,后背渗出了一层细密的冷汗。
他低头看着手中那张印刷精美的宣传单,感觉它重若千钧。
差评带来的挫败感尚未消散,而这来自“观测者”基层网络的、“热心”的橄榄枝,又带来了新的、更深层次的威胁感。
他的平凡之路,不仅布满了来自里世界的暗礁,如今,连代表者“秩序”与“关怀”的岸标,也似乎开始闪烁着不祥的光芒。
他将宣传单揉成一团,塞进了车兜的杂物里,如同丢弃一件危险的污染物。
手机再次响起订单提示音。
他深吸一口气,抹了把脸,重新拧动了电门。
生活还要继续,订单还要送。
只是前方的路,在他眼中,似乎变得更加迷雾重重,危机四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