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坐收万户侯

但总体来说,最有效的办法还是安抚,而非征剿。这一点,在刘虞主政幽州的时代就已经得到验证,而公孙瓒的败亡,也证明了以武力征剿绝非上策。

袁绍击败公孙瓒后,几乎沿袭了这一思路。

但是,他走得太远了。

袁绍为了拉拢乌桓人,不仅将袁氏族女嫁给几个乌桓首领,还矫诏封他们为单于,直接导致乌桓人骄纵不法,肆意妄为,反过来欺压汉人百姓。

田畴本人就被乌桓人骚扰过,好在他有实力自保,幸免于难。

其他人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鲜于辅等人继承刘虞遗志,原本和乌桓人相处还可以。被袁绍打破平衡后,也遭到不小的损失。他们反对袁绍,很大程度上和这件事有关。

如今袁绍大破曹操,鲜于辅等人形势更加不利,而乌桓人却会气势更盛。如果不加以抑制,这些人会给幽州带来新的灾难。

田畴此来,就是希望袁熙身为幽州刺史,能够把握好尺寸,不要让乌桓人成为祸害。

“使君想必也知道,并州的匈奴人已经深入河东,一度马踏洛阳,兵锋直指汝颍,使君的家乡也未能幸免。如果使君不对乌桓人加以约束,任由他们越过燕山,则不仅幽州有难,冀州也将成为他们的牧场。届时,大将军问责,使君如何应对?”

袁熙听懂了田畴的意思,沉吟不语。

田畴见状,又劝道:“胡虏不知礼义,唯强者是从,可用而不可纵。当初何进为大将军,为除阉竖,一时糊涂,召四方兵入京,致有董卓之乱,令尊亲历其事,更有家族五十余口死于董卓之手。如今令尊为大将军,若不借鉴前事,只怕将来会重蹈覆辙,后悔莫及。”

袁熙眼神一凛,看向田畴,不由自主的挺直了身体。

不得不说,田畴这句话很有说服力。

董卓入京,是袁氏心头永远的痛。

阖族老少五十余口,被董卓斩于长安市口,遗骸至今未能迁回汝南安葬。

“依田君之言,当如何处之?”

“扶正方能祛邪。胡人势大,正是汉人相争而力弱之故。使君若能扶正汉人,不纯任胡人精骑,胡人自然气弱。使君乌巢一战,已知渔阳突骑之利。若能招抚鲜于辅、田豫等人,为使君驱使,或送往大将军帐下效力,何愁胡人势大?”

袁熙笑了。

图穷匕现,田畴果然是来为鲜于辅做说客的。

不过,他说得有理,的确不能再纵容乌桓人乱来了。

“鲜于辅愿降么?”

田畴起身。“畴不才,愿为使君口舌。”

袁熙含笑点头。“那就辛苦处士了。熙不才,敢请处士为佐,朝夕请教,共安幽州,还请处士不要推辞。”

田畴再拜。“承蒙使君不弃,早有效力之心,敢受命。”

袁熙随即与韩珩商量,任命田畴为治中。

治中与别驾同为州大吏,身份尊贵,权力也极大,委任也非常慎重,非心腹不可。袁熙坐镇幽州,无人可用,只有韩珩出任别驾,成为了他唯一的臂膀,治中则一直虚悬。

如今有了田畴出任治中,很多事就好处理多了。

这边刚刚说好,袁熙正准备设宴,为田畴接风洗尘兼饯行,许褚走了进来。

“使君,有诏书到。”

袁熙不敢怠慢,连忙起身,准备接诏。

虽然天子已经是傀儡,但诏书就是诏书,该有的仪式还是要有的。

田畴盯着许褚看了又看,欲言又止。

一会儿功夫,几个人走了进来,正中间的是一个年约半百的儒生,高个子,身材瘦削,穿着厚厚的冬衣,依然冻得脸色发青,鼻涕直流。

袁熙一见,连忙迎了上去,拱手施礼。“孔公,好久不见。”

小主,

来人正是圣人之后,知名狂生,大儒孔融。

三年前,奏天子诏书,持节到邺城封袁绍为大将军、邺侯的,就是时任将作大匠的孔融。

现在孔融不远千里,来到幽州,自然是袁绍的刻意安排,以示恩宠。

说实话,这都恩宠得有点过分了,远远超出了袁熙的意料。

“显雍,你这次可是立了大功啊。”孔融眉开眼笑,刚说了两句,又有清鼻涕流了出来,只好暂停,掏出手绢,擦了擦,才接着说道:“一战斩杀曹孟德,如今大将军入朝主政,四方响应,太平可期。”

袁熙笑了两声,请孔融上堂,先传诏。

孔融登堂,展开诏书。

袁熙、韩珩、田畴等人纷纷跪下。

孔融清了清嗓子,宣读诏书。

天子以乌巢之功,封袁熙为涿侯,食邑万户,拜镇北将军,领幽州牧,统幽州军政。

袁熙又惊又喜,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就万户侯了?

镇北将军、领幽州牧,父亲袁绍这是要将幽州全部交给我?

袁绍掌四州,只有他亲自坐镇的冀州是州牧,青州、并州和幽州都是刺史,用意自然是居重驭轻,不让他们权力过大,反压冀州一头。

这次这么大方,着实少见。

袁熙心里不解,却不好多问,接了诏书,一边请孔融入座,一边介绍韩珩、田畴。

孔融打量了田畴两眼。“天子提过你,说你是个义士。”

田畴愣了片刻,面向南跪倒在地,再起身时,已是泪流满面。

韩珩神情有些尴尬,不安地看向袁熙。

袁熙也看着孔融,却没说话。他虽然不是什么权谋高手,毕竟是世家子弟,见惯了这种事。孔融突然来这么一手,要说是无心的,他才不信。

这老头,一举一动都有用意,而且他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