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坐席留香荀长史

原本的备用计划,现在成了唯一的选择。

见面之后,荀彧没有多说什么,简单的寒暄了几句,说明来意。

按照大将军袁绍的指示,他到幽州来,担任镇北将军长史,协助袁熙征讨辽东。

袁熙心领神会。

虽然袁绍没有书信给他,更没有任何指示,但荀彧只是担任镇北将军长史,却不在幽州牧府担任职务,这意思已经很明白了。

要用荀彧,但是不能给他太大的权力,以免鸠占鹊巢,反客为主。

再说得直白一点,拿下辽东,将天子送过去,体面退场,完成天命更替,就是袁绍给他的任务。

“谁做了尚书令?”孔融忍不住问道。

“沮公与(沮授)。”

孔融一声叹息。“这么说来,冀州人是被汝颍人彻底压制住了。”

荀彧给孔融使了个眼色,示意他别再说了,更别当着袁熙的面说。

这挑拨的意味太明显了。

孔融咂了咂嘴,心不甘情不愿的闭上了嘴巴。

袁熙看在眼里,却当没看见。

和孔融闲扯了一顿后,袁熙带着荀彧回府。就是几步路的事,两人没坐车,就步行。

站在州牧府前,看着还算宽阔的大街,袁熙突然说道:“荀长史,你觉得辽东苦寒,真能安置天子吗?”

荀彧吐了一口气,轻声说道:“君侯,辽东再苦,还能比长安苦,比河东苦?”

袁熙转头打量了荀彧一眼。“可是以我目前的实力,并没有把握拿下辽东。”

“君侯莫要担心。既然这是大将军默认的选择,他就一定会提供足够的人力、物力,只是不由他亲自安排罢了。”

袁熙想了想,有点明白了荀彧的意思。“你是说……冀州?”

荀彧点了点头,却没再说什么。

几步路,就到了州牧府。进了门,正在当值的虎士看到荀彧,都有些诧异,互相看看,才回过神来,上前行礼。

荀彧微微点头,寒暄了几句。

袁熙站在一旁,心里暗自嘀咕。

许褚跟着自己来幽州之后不久,郭嘉就来了,如今荀彧又来了,这儿是自己的地盘,还是曹操的地盘?

不过曹操已经死了,这些人除了自己这儿,好像也没有更好的去处。

来到中庭,上了堂,分宾主落座,袁熙开门见山,说明情况,许褚去了渔阳,郭嘉去了辽东,暂时都不在府中。等他们回来,你们就可以团聚了。

荀彧听完,微微一笑。“君侯可能有些误会。”

“怎么说?”

“我们虽然都是曹公的旧部,又都来了幽州,却不是为了团聚。”

“那你们是为什么?”

“许褚来幽州,是想要一个更好的前程。大将军用兵天下,倚仗的却是世族名士,许褚这样的寒门武夫是没什么机会的。郭嘉么,他就是想找一个能信他用他的主公,一展才华。”

“你呢?”

“我为天子。”荀彧笑道:“不过你也别觉得我有高尚,这只是家族的不同安排罢了。我为天子奔走,家兄却在令尊麾下效力。将来不论成败,颍川荀氏都富贵无忧。君侯门户更高,想来对此并不陌生。”

袁熙也笑了,点头表示赞同。

荀彧说得很实在,这的确是世家的常规操作。子弟分布在不同的势力中任职,才能保证家族的繁衍。

父亲袁绍让他协助天子迁居辽东,何尝不是如此。

不管他怎么想,领了这个任务,他就别想再参与袁谭和袁尚的争斗了。

当然,他本来也不想。

“你来得更好,最近我在听郭烈等人讲曹公的战事,颇有收获。可惜他们不擅言辞,有些地方,我还是不太明白。长史如果能为我讲解,收获必然更多。”

荀彧有些意外,随即说道:“君侯好学,彧自然不敢隐瞒,当知无不言。不过,你学习曹公用兵,就不能只听曹公昔日的战事,还要法其法。”

“如何法其法?”

“学习孙子兵法。曹公用兵如神,都是因为他曾在孙子兵法上用了多年功夫,才能学以致用,所向披靡。”说到这里,荀彧一声叹息。“可惜,天命不在他。”

袁熙眨眨眼睛,欲言又止。

虽然荀彧说曹操用兵如神有些夸张,曹操这几年败仗不少。但曹操死在乌巢,的确有些天命的意思。

如果不是自己做了一场梦,曹操本该大获全胜的。

“孙子兵法,我倒也读过,只是不得其要。”

“那是因为君侯不得其法。彧不才,愿为君侯讲解。”

袁熙大喜,一口答应。

对他这样的世家子弟来说,书籍并不是什么稀罕物,孙子兵法更不新鲜,几乎每个人多少都读过几句,学有所成的却寥寥无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