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尔虞我诈

郭嘉笑笑。“曹公白马斩颜良,延津诛文丑,正是如此。三军易得,一将难求。集中精锐,猛攻一点,可建奇功。君侯欲有功于袁氏,不仅要能用兵,更要善于用将。”

袁熙拍着大腿,哈哈一笑。

他没有接郭嘉的话头,却非常赞同郭嘉的观点。

想打胜仗,不仅要会排兵布阵,更要擅长利用将领的特点。

像关羽、张飞这样的万人敌,用得好,能出奇制胜。

相比之下,袁绍在官渡之战中乏善可陈,就是因为将领能力有限,但凡分兵,必为曹操所破。明明有数倍兵力优势,愣是被曹操挡在官渡,不能前进一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倒是两次派刘备去汝南,但第一次没给刘备足够兵力,导致刘备无力迎战曹仁,铩羽而归;第二次刘备已经对袁氏失望,心生去意,无心作战。

总而言之,都没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由此可见,袁绍将将的能力着实一般,至少和曹操没法比。

追究起来,就是双方用人的思路不一样,导致袁绍选拔不出名将,有了名将也无用武之地。

他依稀记得,张合投降曹操之后,表现就非常不错。柳城之战中,他和张辽同为先锋,立下大功。

虽然不知道张合最好的结局,但他此刻的成就已经远远超过了在袁绍麾下。

所以啊,就个人能力而言,袁绍其实不适合乱世。他能走到今天,倚仗的还是袁氏四世三公积累下的人脉和声望,以及党人、游侠的力量。

袁熙忽然有点担心起来。

拿下中原,会不会成为袁绍最后的胜利?

随着长兄袁谭独领一部,党人、游侠的力量会迅速向袁谭靠拢,冀州力量则会向袁尚靠拢,袁绍能直接控制的力量已经不多。

好愁人啊,袁熙觉得脑袋有点疼。

“君侯,你又在想什么?”见袁熙久久不语,郭嘉关切的问道。

袁熙长长的吁了一口气,苦笑不语。

或许,自己该做点什么?

——

袁尚接过书信,仔细看了两眼,神情疑惑。

这是袁熙给他写的私信,并不是公文。

这是从来没有发生过的事。

他和袁熙算不得亲近,毕竟不是一个母亲,袁熙就算想找人结盟,也会找袁谭,而不是他。

这些年,袁熙镇守幽州,和他之间除了公文往来,从来不谈兄弟情谊。

两军交战之际,突然来了一份私信,他想干什么?

袁尚将书信放在一边,继续吃饭,一边吃一边猜想袁熙来信的目的。

他想了很多,却又觉得都不可能,最后只得看信。

信并不长,袁熙给他提了一个建议,让鲜于辅牵制襄平城,分一部分步卒给刘备、关羽,让他们参与围攻辽队,并悬以重赏,让刘备、关羽等人冲锋陷阵。

袁尚看完,忍不住想笑。

这明明是军事,袁熙为什么不用公文,反而以私信的方式提醒他?

他是想借我的刀,杀刘备、关羽吗?

如果真是这样的话,我或许可以收买刘备等人,让他们为我效力。

袁尚一边想,一边命人请审配来。

审配看了袁熙的私信后,立刻明白了袁熙的用意,也清楚这是一个不错的方法。如果使用得当,或许能打破当前的僵局。

但他同样担心,如果让刘备、关羽取得首功,会影响袁尚的功绩,也会让冀州人被人轻视。

之前颜良、文丑被杀,就有人说过类似的话。如今攻打辽东,区区一郡,还要借重刘备、关羽的武力,岂不是坐实了冀州无人?

“使君,人可以用,但他们必须向使君效忠才行。三万冀州,攻一郡,还要借重他人力量破阵,将来谁还会把冀州兵视为劲旅?”

袁尚抖了抖书信。“刘备看到这封信,会怎么想?”

审配眼珠一转,就明白了袁尚的意思,却不赞成袁尚的想法。“刘备与幽州之间本无信任可言,见不见这封书信,没什么区别。但使君在他面前说幽州的不是,却会让他轻视使君。”

袁尚想了想,也觉得自己的想法有些冒失,亏得审配提醒,要不然就被刘备轻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