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熙大感兴趣,让荀彧详细说说。
荀彧随即做了详细解释。
第一等是常备骑兵,只有千人,常年服役,有作战任务时出征,没有作战任务时屯戍、训练。每一个这样的骑兵可以得到耕地百亩,不交赋税,足以让他们一家人温饱,还能有一些富余。除此之外,武器、马匹都由镇北将军府提供,保证质量优良。
为了表示优待,镇北将军府将安排专人教授他们的子弟读书,并提供更好的仕途。
第二等是轮戍骑兵,总数三千人。他们以年为单位,自备武器,轮流戍边,不戍边的时候耕种土地,每户只有五十亩,自给自足。
经过选拔,他们可以进入常备骑兵,享受更好的待遇。
第三等是普通骑兵,总数六千或者更多。除了特别情况,他们不用参加战斗,平时自己训练,每年进行一到两次都试,以保证一定的战斗力。大部分情况下,他们和普通的汉人百姓无异。如果愿意,他们可以参加定期的选择,进入轮戍骑兵,获得相应的待遇。
这些人不分配耕地,但是给予牧场,可以保持游牧习惯。
与塞外相比,他们因为与汉人杂居,牛羊可以就近交易,马匹也可以优先提供给镇北将军府,生活更有保障。万一受灾了,还可以得到郡县的赈济。
按照这个方法,可以节省大量耕地,还能让更多的鲜卑人、乌桓人不用改变生活习惯。
当然,移居塞内之后,与汉人杂居,他们还是会慢慢改变的。
袁熙觉得这个方案不错,自己平时只要维持这一千精骑即可,费用不算太多。
郭嘉也表示赞同,并提议将这支精骑命名为玄甲骑兵,衣玄甲,乘黑马,以玄武为旗,应幽州之分野。
幽州担负守边的重任,面对的是崇尚武力的蛮夷,一支旗号鲜明,便于记忆的骑兵能拥有更大的威慑力,就像袁熙已有的龙骑、虎卫一样,一听就知道不简单。
当然,以玄甲为号,也是为了和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区分开来。
公孙瓒对鲜卑人、乌桓人有威慑力,但他既是袁氏的死敌,又是刘虞的死敌。他的影响力不宜存在太久,消除得越快越干净越好。
袁熙欣然同意,随即着手推进。
在一万骑兵出发之前,袁熙宣布建立玄甲营,并将留守幽州的一万骑兵分为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