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章 喜与忧

骑兵的行军速度就是快,只要沿途县城准备好粮草、饮食,骑兵可以以每天两三百里的速度向前急行,还不用担心马力损耗太大。

这样的事,之前奔赴乌巢的时候就干这过一次,这次更加轻松。

饶是如此,高干还是有些着急。

他已经打包好了行囊,就等着与袁熙交接,然后去荆州上任。

荆州多好,他是一天也不想在并州待了。

与袁熙见面之后,高干连接风宴都没参加,直接上车走了。

袁熙多少有些尴尬,但他也清楚这位表兄的脾气,没放在心上。高干看似自负高傲,其实很敏感,他不可能不知道这样离开河东有点丢脸,会被人笑话。与其如此,不如表现出不屑,多少能保住一些面子。

亲自送高干登车,又看着长长的车队东去,消失在官道远处,袁熙才收回目光,掂了掂手里的并州刺史印绶,对一群面面相觑的文武说道:“诸君,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同僚了。愿诸君不弃,共破马超,使河东百姓早日安宁。今年春耕已经被耽误了,早点结束战事,也好准备粮食转输。饿死了人,可不合乎大将军的的期望啊。”

众人七嘴八舌的附和着,带着疏远和客套。

袁熙看了一眼贾诩,又看看张辽、徐晃等人,笑道:“这一路上,我已经听郭奉孝说过诸君的故事。说起来,你们现在的境地与我有些关系。解铃还须系铃人,希望诸君能够与我并力,也给自己一个机会。”

贾诩抚须而笑,张辽、徐晃等人却互相看了看,眼中闪出一丝热烈来。

他们落到如今的地步,的确和袁熙有关,却不能说是袁熙的责任。那是曹操的命,怨不得别人。

但袁熙这么说,与之前见过的高干完全不同,也和他们见过的关中名士相去甚远,倒是多了一些边州人的坦荡和直率,让人很难有讨厌之心。

再者,袁熙虽然也是贵公子,却不是纨绔。这一个多年,他接连击破辽东,平定鲜卑之乱,战功赫赫,足以让包括高干在内的其他兄弟汗颜。有这样的人将领指挥,岂止是收复河东,就是收复整个关中也不难。

只要有立功的机会,哪怕是降将,日子也会好过得多。

更何况袁熙用人向来以不拘一格着称,同是敌对阵营的郭嘉、赵云都成了他的心腹,自己当然也可以。

“愿为君侯效力。”

并州、河东的官员们见状,也多了几分主动,纷纷上前与袁熙寒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