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冲推荐了使者人选,使袁熙掌荆州水师成为可能,曹仁等人也打开了思路,争相献计。
曹仁说,荆州水师从上游出击,当然重要,但攻取濡须口,最后还是要靠陆路的步卒。
考虑到周瑜并不清楚三个月的赌注,所以荀攸之前的计策依然有实施的空间,可以作为疑兵,吸引周瑜的注意力。如果能成功调离一部分江东军主力,强攻濡须口还是有可能的,伤亡也不会太大。
夏侯渊也出了一个主意,濡须口之所以难攻,是因为江东水师可以从江面上增援,为城中的将士提供粮食和军械。青州水师打不过江东水师,但是给江东水师找点麻烦,阻断他们增援的水路,还是可以的。
比如运上巨石,抢先沉在江东水师必经的河道,让大船无法通行。
就算江东水师能够清理出河道,可是耽搁了时间,就为强攻濡须口创造了机会。
听着他们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袁熙不禁有些感慨。
不管他们的这些想法能不能实施,实施的效果又怎么样,敢于发言,就已经胜了一大半。袁绍召开军议的时候,几乎不会有武人出席,就算出席了,也是坐在一旁,听谋士们高谈阔论,作为战场的主力,武人却很少有发言的机会,甚至有机会参加会议的武人都很少。
袁绍麾下的将领大多是文士,比如沮授、郭图之流。他们或许精通谋略,也熟读兵书,却没有多少真正的战场经验,并不清楚在战场上会有哪些情况出现,只知道规划。
像曹仁这样的将领,如果在袁绍麾下,是没什么发言机会的,听令行事就好。
这也是袁绍麾下谋士很多,名将却不多的原因之一。
讨论很激烈,气氛也很热烈,酒还没喝完,已经大致有了方案。
撤席之后,曹仁等人先走一步,丁冲留了下来。
他向袁熙提出了一个请求,将曹冲过继给丁夫人。
丁夫人是曹操的正妻,却没有生育。现在曹操死了,由谁来做继承人,内部分歧严重。丁夫人有正妻的身份,却没有儿子,宠爱的曹昂又已经死于宛城,让她说话没底气。
如果能将曹冲过继到她的名下,那就没什么问题了。
曹冲是曹操最疼爱的儿子,加上她的正妻身份,与嫡子无异。
“若能得大王施恩,不仅曹氏誓死效忠大王,沛国丁氏也当以大王为马首。”丁冲恳切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