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们正跟几个戴眼镜的人说话,见江厂长和刘平寇来了,赶紧招手:“小江,小刘,快来!这是外贸局的同志,还有几位外国朋友。”
刘平寇赶紧把装有怀炉的箱子打开,拿出怀炉。
钢壳子在灯光下闪着光,他拧开盖子,往里面加了煤油,用火柴一点,没一会儿就热乎起来。
“这是咱厂工人自己琢磨的,冬天揣怀里,暖手暖肚子最好了”厂长介绍着“这玩意儿,结实耐用。”
翻译把话传过去,老外从怀炉拿出来就没眨眼,这个怀炉简直就是艺术品。
拿起怀炉翻来覆去地看,又摸了摸温度,点点头,用生硬的中文问:“多少钱?”
刘平寇赶紧接话想都没想,脱口而出:“九百九十九块。”
他说的可是人民币,这价厂长和领导都感觉刘平寇有些冒失了,就算镶金带雕花,加上包装,成本也没10元钱。
老外眼睛一亮,心想这也太便宜了,跟翻译嘀咕了几句,翻译说:“买!我要十个。”旁边几个老外也围过来,七嘴八舌地要订。
刘平寇愣了,这就成了?他刚要记录都定多少,然后先要定金的。
旁边外贸局的翻译同志悄悄拽了他一把,低声说:“平寇,他以为你说的是美元。”
刘平寇脑子“嗡”一下,这下他也不淡定了,知道外国高档品贵,没想到这么贵啊,这可是50年代。
不过也是这个年代发达国家,人均月收入都是几百美元,就别说高薪人事了。
美元?这时候一美元能换好几块人民币呢。
厂长刚想解释,刘平寇在旁边使劲给他使眼色,江厂长就把话咽回去了。
只见那老外比我们还着急,掏出支票本,“唰唰”写了几笔,撕下来递给外贸局的同志。
旁边的领导们脸都快笑开花了,可嘴上还得客气:“外国朋友,要不要再看看别的?”
这一小时,刘平寇可忙坏了。
没有帮手,刘平寇把厂里带来的怀炉挨个让老外,试了试看了看。
老外们看各个都新鲜,尤其是那带镶嵌宝石怀炉,一个个拿着舍不得放。
宝石也不是啥稀有宝石,都是成品剩下的边角料。
刘平寇报的价,他们都当美元听,还一个劲说“便宜”。
翻译人员端着茶水过来,见这架势,偷偷跟厂长说:“你们厂这个人可立大功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江厂长嘿嘿笑:“这小子,运气真不赖。”
一小时过后,带来的样品都被拿走了。
厂长拉着刘平寇,笑得合不拢嘴:“小刘啊,下午没东西了!你要是没事等到晚上我请你吃烤鸭!”
刘平寇摸了摸后脑勺,有点不好意思:“厂长,我这儿还有个玩意儿,要不也拿出来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