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份,小六,大名叫刘建设,从大学历史系毕业了。
工作单位还没着落,他也不着急,档案先搁街道挂着了。
他天天窝在自己那间小屋里,对着几本发黄的旧书和一堆瓶瓶罐罐、旧书画轴看得入迷,要不就往琉璃厂跑,一待就是一天。
屋里床上、桌上、地上,堆了不少他淘换来的“宝贝”,什么缺口的瓷碗、蒙尘的砚台、字迹模糊的字画。
他妈林淼进来收拾屋子,看着就发愁。
“我说建设,你鼓捣这些破铜烂铁有啥用?能当饭吃啊?眼看都大小伙子了,对象也不说搞一个,天天跟这些瓶瓶罐罐,破纸破画打交道,那怎么还有石头。”
看小六也不回应,就在那拿个放大镜看,林淼就出去了,小六房间的东西,除了灰尘剩下她都不能动。
上次扔了一个拳头大的破石头,这孩子又捡回来了,说那是宝贝,娘俩还吵了一架,在那以后小六的房间,林淼也不怎么给收拾了。
林淼没少跟刘平寇念叨“你看看建设,一天到晚神神叨叨的,对象也不搞一个。眼看都二十三了,真让人着急。”
刘平寇找个机会,把小六叫到院里石榴树下,做样子给林淼看。
“建设啊,研究老物件是爱好,爸不反对。老祖宗的东西,里面有大学问,你能看出门道,那是本事!爸支持你!但你也得考虑考虑个人问题啊。你看你大哥,这都快成家了。你也抓紧点,遇见合适的姑娘,处处看。”
小六嘴上“嗯嗯啊啊”地答应着,眼睛却瞟着墙角刚淘换来的一只旧梅瓶,心思早飞了。
刘平寇看他那样,也知道白说,摇摇头走了。
搞收藏这爱好,烧钱。
小六那点学生时代攒下的补助和零花钱,没几天就见底了。
但他这大半年没白泡琉璃厂和图书馆,理论知识学了不少,也跟着老师看了许多真东西假东西,眼光练得毒辣了些。
期间他也试着出手捡过几次小漏,转手卖给信任他的熟人或者老爸,居然都没失手,小赚了几笔,但这钱来得快,去得也快,都换成他屋里的“宝贝”了。
这天他又在琉璃厂的地摊间转悠,在一个角落里,看中了一块灰扑扑的石头,拳头大小,表皮粗糙。
摊主说是从南边弄来的翡翠原石,蒙头料,便宜,200块钱。
小六凭着这大半年恶补的知识和几次成功捡漏练出的直觉,觉得这石头里头可能有点东西。
他掏光兜里最后那点毛票,把它买了下来,宝贝似的抱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