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廉用强硬的态度向群臣们展现了他改革的决心。
他推行了免税,他招了五千新兵,还改组了军事委员会,并主张不拘一格任用国外客卿(毛里茨)。
这些政策在柏林几乎没怎么费力便得以通过并开始执行。
志得意满的威廉以为只要继续这样,推行到地方,他的政策便能造福国家,福泽百姓。
但若是治国真有这般简单,那此前那么多的君主皇帝为何执政数十年,最终国力却不增反降了呢?
显然,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威廉政策的初衷与设计都是好的,但制度是死的,人却是活的。
威廉在中央层面取得了众多官员的认可,但这些官员的认可并不能代表所有人都同意威廉的政策。
在征兵登记的短短两天之内都有人曝出有登记处的官员收取贿赂,不合规矩的录取几十个个超龄的新兵。
而免税政策的执行,则更是被许许多多的人钻了空子,其中最为恶劣的便是部分地方贵族借此政策逃避税收——由于免税政策的对象并不包括有产贵族,他们需要照常缴税,其中便有人在免税政策下来后将名下的土地分成数份,放到其手下的佃农名下,登记后,这些土地便享受三年免税,而这些受到领主胁迫的佃农在地方政府登记后则继续为这些贵族耕种土地,所得收成照样上交给领主。
这样,这些贵族手中的大片土地一夜之间得以免税,而他们则继续压榨手下的农民。
而招募外国客卿一事则更是离谱,消息放出去两个月,期间不断有人到枢密院面前自荐,但大多都是一些自以为是自大狂妄地蠢货,大多数人连流利的法语都说不好,招聘的官员只好将其拒绝。
但这些人被拒绝后便四处宣扬勃兰登选帝侯出尔反尔满口谎话,宣传威廉政策是空有其表。许多人听后信以为真以为威廉招募外国客卿不过是个噱头,炒作国家形象的工具。
其实这个政策本身是十分优秀的,勃兰登堡一直都面临着中央与君主权力过小的问题,对地方的管控,地方对中央的认同程度都十分有限,招募这些在本国没有根基的客卿作为高官,可以极大的限制这些本地的大贵族的势力,借此提高君权。
再搭配三十年战争,国内贵族势力大减的背景,这样的政策若是能执行好,定然是事半功倍,届时威廉的权势将大大增强。只可惜,如今是事与愿违,反而成为了一些宵小之徒造谣起哄的借口。
政策实行三个月,各种大大小小的问题不断的从各地送到柏林,卡尔每天忙于处理这些政策上的问题,心情就没几天好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