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董卓大封官,谋划刘复

不过桥冒并没郁闷几天。

永汉元年(189年)的洛阳。

“宣袁隗——”

宦官的尖嗓撕破死寂。

司徒袁隗踉跄着跪下时,

看见董卓手里的竹简上,自己的名字从“司徒”改成了“太傅”。

三天前,他还是大汉的三公之首,

此刻却要接过这柄象征“共录尚书事”的玉圭——董卓自封相国,

却把他推到“太傅”的虚位上,明摆着用袁氏的招牌镇住满朝文武。

“韩馥,原是御史中丞吧?”

董卓忽然扭头问身后的李儒,指甲敲了敲竹简,

“让他去邺城,任冀州牧,记得把他的家小留在洛阳。”

阶下的韩馥浑身一震。

他原本在中央做言官,此刻却要去冀州当州牧,这真可谓恩同再造了!

只见韩馥快步上前,扑通一下跪在董卓脚下,

“馥,谢过太师再造之恩!

必肝脑涂地报答太师!”

韩馥本是袁氏门生,董卓把他打发到关东,也是想缓和一下和袁氏的关系。

它自己本来都是袁氏的狗,

深知袁氏在天下的影响力,不和袁氏搞好关系,这天下安稳不了。

提拔韩馥也算是用袁氏旧部盯着袁绍。

既压制袁绍,

又不和袁家撕破脸皮,董卓简直要为自己这聪敏的大脑袋点赞了。

韩馥叩谢董卓之后他偷瞄一眼袁隗,却见老上司的袍袖在发抖,

玉圭角磕在青砖上,发出细碎的脆响。

掌灯时分,董卓的狼毫在竹简上划过“兖州刺史刘岱”的名字。

此人原本是侍中,天子近臣,此刻却被打发去兖州——董卓记得,

刘岱没兵,却顶着“刘氏宗亲”的名头,正好用来镇抚关东郡县。

“东郡太守桥瑁……”

李儒忽然开口,

“他之前是兖州刺史,去年还在酸枣修城防,

主公把他从州级贬到郡级,不怕他生怨?”

董卓冷笑,笔尖在“桥瑁”二字上戳出个墨点:

“刺史变太守,实权大了不少,又不是州牧。

东郡挨着黄河渡口,让他盯着袁绍的渤海郡。”

他忽然想起什么,又添了句,

“给刘岱的诏书上写清楚,

让他到任后先夺了桥瑁的兵权——这老东西在兖州待太久,底下旧部怕是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