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及那铺天盖地、直指人心的流言……
这一切都像一张无形的巨网,将他牢牢困住,动弹不得。
“父亲……”
长子陶商、次子陶应侍立床前,脸上满是忧惧。
他们并非雄才大略之辈,在陶谦的羽翼下长大,此刻面对危局,除了惶恐,束手无策。
就在这时,
心腹幕僚——已被糜竺暗中说服——捧着一份加盖了青兖牧大印的文书,小心翼翼地呈上:
“主公……青州刘使君……遣使送来了书信。”
陶谦挣扎着坐起,颤抖着接过文书。展开一看,并非战书,
而是一封言辞看似恳切、实则暗藏机锋的“劝降信”:
“汉安东将军、督青徐兖豫四州诸军事、青兖牧刘复,致书徐州陶恭祖足下:
董卓乱国,神器蒙尘,天下板荡,生民倒悬。
复受命于先帝,总戎东方,保境安民,讨逆锄奸,此乃本分。
今观徐州,本为膏腴之地,然豪强肆虐,吏治不清,民有菜色。
恭祖年高德劭,本应颐养天年,奈何受宵小蒙蔽,致使州郡不宁,边境屡生事端,百姓惶恐。
复念及恭祖昔日忠勤王事,不忍刀兵相加,涂炭生灵。
且复受先帝之命,督徐军事,接管徐州,名正言顺。
琅琊、东海,已入我手,下邳一隅,岂能独安?
若恭祖能以徐州百万生灵为念,开城归顺,复必以礼相待,保恭祖一门富贵荣华,安享天年。
尊府二位公子,复亦当视若子侄,妥善安置,保其前程。
若执迷不悟,负隅顽抗……则城破之日,玉石俱焚!
望恭祖三思!
勿谓言之不预也!”
信的最后,刘复特意盖上了那方“安东将军”的紫绶金印!
这方印,如同一记重锤,狠狠砸在陶谦心头!
名分!
刘复占据着绝对的大义名分!
这是灵帝亲授,督管徐州的合法权力!
他陶谦再是徐州牧,在法理上也天然低刘复一头!
更别提琅琊、东海两郡已事实落入刘复之手,徐州已被割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