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稠提议,
“分散逃跑,总有人能活下来。”
就在众将意志消沉之际,帐外传来一声轻笑:
“诸位将军就这样认输了?”
门帘掀起,一个瘦削的中年文士缓步走入。
他面容清癯,双目狭长如刀,正是董卓旧部谋士贾诩,字文和。
“贾文和!”
李傕猛地站起,
“你不是在长安吗?怎么……”
贾诩从容不迫地行了一礼:
“蔡邕死后,在下趁乱逃出长安,特来为将军献计。”
郭汜不耐烦地挥手:
“有屁快放!我们正商量逃命呢!”
贾诩不慌不忙地捋了捋胡须:
“逃?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能逃到哪里去?”
他锐利的目光扫过众将,
“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绑送朝廷,到时候死得更惨。”
李傕皱眉:
“那依你之见?”
“举兵反攻长安!”
贾诩一字一顿道。
帐内一片哗然。
郭汜大笑:
“你疯了吧?我们不过几万残兵,怎么打得过吕布那厮?”
贾诩冷笑:
“将军有所不知。
长安城内正流传‘诛尽西凉人’的谣言,百姓见了西凉兵就躲,连三岁小儿都在唱‘杀董卓,诛西凉’的童谣。”
他走近一步,声音压低:
“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所有西凉将士都已无路可退!
若将军此时振臂一呼,说要为董卓报仇,保全西凉人性命,必能一呼百应!”
李傕眼中闪过一丝亮光:
“继续说。”
“董卓旧部遍布关中,若将军派人联络,至少可聚十万之众。”
贾诩胸有成竹,
“而吕布有勇无谋,王允一介小人,街头无赖之见,长安城看似坚固,实则内部早已分裂。”
郭汜还是有些犹豫:
“可我们没有朝廷大义名分……”
贾诩大笑:
“这更容易!
就说王允挟持天子,迫害功臣,我们乃‘清君侧’!
待攻入长安,控制了天子,要什么名分没有?”
李傕与郭汜对视一眼,同时看到对方眼中的野心。
李傕猛地拔出佩剑,砍下案几一角:
“干了!传令下去,快马联络董公旧部,全军准备,随时兵发长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