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这场舆论战,表面上是三方骂街,实际上却让更多人知道了西域——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百姓们会想,刘备能在西域暴富,颜良能在西域成名,
那我去西域,是不是也能赚些钱?这不正好合了朕的心意?”
李德全恍然大悟,连忙躬身道:
“陛下圣明!还是陛下考虑得周全。
这西域热,怕是要被这场骂战推得更火了!”
刘复笑了笑,没再说话,只是拿起另一份报纸,继续看了起来。
他知道,这场舆论战,还会持续下去,但无论最后谁输谁赢,最大的赢家,都是大宋的西域战略。
时间一天天过去,转眼就到了大宋十五年春末。
刘备、刘璋、张朱三方的舆论战,依旧没有停歇的迹象。
刘备又抛出了“张朱当年在徐州偷税漏税”的新料,刘璋则回应“刘备在富楼沙掺假药材卖给安息商人”,
张朱又补刀“刘备和贵霜权贵勾结,打压其他商队”,
三方你来我往,热闹非凡。
可他们都没意识到,这场看似毫无意义的骂战,已经悄然改变了开封百姓的想法。越来越多的人,从“看热闹”变成了“动心”——
连刘备、刘璋、张朱这样的人,都能在西域赚大钱,那自己去西域,说不定也能闯出一片天。
在开封城外的官道上,每天都有成群结队的商队向西而行。
有的是几个人凑钱组成的小商队,带着些茶叶、瓷器;
有的是大家族派出的队伍,牵着几百峰骆驼,满载着丝绸、铁器;
还有些年轻子弟,背着行囊,独自一人跟着商队西行,想在西域寻找机会。
他们脸上都带着对未来的憧憬,嘴里说着“去西域发财”“去看看颜掌柜说的大秦”,
驼铃声、马蹄声、说话声交织在一起,绵延数里。
这场由刘备、刘璋、张朱引发的舆论战,最终成了大宋“西域热”的催化剂。
不仅仅是开封,整个大宋境内,西行者数不胜数。
丝路之上的商队,甚至出现了“日夜不息、驼铃不绝”的盛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