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看谁还敢胡言乱语,亵渎至尊!”
“早该如此了!
一些跳梁小丑把一些撮尔小国的蛮夷统治者称为皇帝,简直是对我华夏的侮辱!
就该直接阉了!”
这道命令,极大地满足了帝国臣民的文化优越感和天朝上国的自尊心。
在针对贵霜波调的愤怒之上,又增添了一层对自身文明地位的坚决扞卫情绪。
而那些与外国有贸易往来,或者自诩思想相对开明的商人、学者,则感到有些凛然。
他们倒不是同情蛮夷,而是觉得这处罚未免过于严苛,尤其是“阉割”之刑,
用于此类“文化”问题,显得格外刺眼和酷烈。
但在此刻群情激愤、强调华夷大防的背景下,无人敢公开质疑。
反应最激烈的,自然是那些留在开封的外国使节和商人,
尤其是与波调政权关系密切的贵霜使节和亲波调商人。
“荒谬!无耻!”
贵霜使节在驿馆内气得浑身发抖,对着副手咆哮,
“我贵霜帝国,立国数百年,疆域辽阔,
文明昌盛,君主向来称‘万王之王’,与罗马奥古斯都、波斯万王之王并尊!
他刘复……他大宋皇帝凭什么勒令我们只能称‘王’?
这是对我贵霜帝国的极大侮辱!”
亲波调的贵霜商人也又惊又怒,他们私下聚集,忧心忡忡:
“大宋皇帝此举,意在贬低我贵霜,为其后续行动造势啊!”
“他们不仅要在军事上打击波调陛下,还要在名分上彻底否定我们!”
“这下完了,开封的民众看我们的眼神更加不对了!”
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熟悉的报纸渠道表达抗议,但此刻哪家报纸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刊登“质疑皇帝正名诏书”的言论?
他们的声音被彻底压制。
这道“正名令”,看似一道文化指令,实则是刘复精心策划的政治舆论战的一部分。
它进一步强化了“大宋至上”、“华夷有别”的观念,
在心理上将贵霜等外国贬低到从属地位,为未来的军事征服和文化同化铺平了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