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知道了。” “‘老师’要见你。”
两条信息,像两颗冰冷的石子投入死寂的潭水。
屏幕的光映在我脸上,明明灭灭。
自助银行内的空气似乎都凝固了,只剩下灯管持续的微弱嗡鸣。
他知道我的侦察行动。他知道我收到了信息。
他甚至知道,“老师”的反应。
这个未知号码的背后,到底是谁?是友非敌?
还是另一个更高明的垂钓者?
“老师要见我”。
不是询问,不是邀请,是陈述一个即将发生的事实。
见,还是不见?
不见,意味着彻底转入地下,放弃陈浩这个线索,放弃探查“巢穴”和“老师”的机会,永远处于被动防御和猜测中。
而对方显然拥有找到我的能力和资源。
见,则无疑是踏入龙潭虎穴。
风险极高,但也是获取核心信息、化被动为主动的唯一途径。
我的指尖无意识地划过腕表冰冷的屏幕。
体内的虫群异常安静,没有嗡鸣,没有躁动,只有一种近乎凝滞的警惕,仿佛遇到了值得全力应对的对手。
风险必须与收益对等。
我拿起手机,回复那个未知号码:“时间。地点。条件。”
没有称呼,没有情绪,直接询问最关键的三要素。
我要看看对方如何回应。
等待回复的几分钟里,我快速清除了自助银行内可能留下的所有痕迹,包括地上的微量尘土和门把手上可能残留的皮屑。
谨慎是生存的第一法则。
手机终于再次震动。
“明晚十一点。钟表厂正门。独自一人。你安全,陈浩安全。”
时间给得很紧。地点是对方的核心地盘,嚣张至极,也是一种实力的展示。
条件…“你安全,陈浩安全”,这句话值得玩味——既是保证,也是威胁。
我的安全与否,似乎与陈浩的状态直接挂钩?或者暗示如果我不合作,陈浩就会不安全?
更重要的是,对方默认了我已知道钟表厂是真正巢穴的事实。
我最后回复一个字:“好。”
没有再多说一个字。言多必失。
离开自助银行,我没有直接回公寓,而是绕了几圈,换乘了两次公共交通,最后钻进了一个二十四小时营业的大型连锁超市。
这里人流密集,监控死角多,是思考和准备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