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对手,就隐藏在这片光鲜亮丽的钢铁丛林里,可能就在我身边,用和杨振华一样看似温和的目光打量着我。
“嘀。”
手机传来一声极轻微的、特定加密软件的提示音。
不是陈警官的官方频道,是那个我交给孙浩的、一次性的紧急联络方式。
信息很短,只有一个词和一串代码:【小心。K73】
K73……是我和孙浩约定的,代表“已知威胁,身份不明,级别高”的暗号。
他发现了什么?是在公司,还是在别处?
我的心跳漏了一拍,但脸上没有任何表情。删掉信息,清除痕迹。
孙浩在事件后主动调去了安保部,他说那里“信息更杂,但也更容易听到风声”。
他和我一样,无法真正回到过去。
离开公司,我没有直接回家。而是绕了几条街,走进一家不起眼的独立书店。
这是我在事件后找到的“安全屋”之一。
店主是个沉默寡言的中年男人,对我这个只看不买、偶尔借用一下后面小仓库的顾客并不在意。
在小仓库里,我打开经过特殊处理的笔记本电脑。
连接的不是公共网络,而是一个通过数层跳板加密的虚拟通道。
屏幕上,数据流无声滚动。我在追踪几条线索,关于那几个从U盘信息中剥离出来的、若隐若现的人名和空壳公司。
屏幕上突然弹出一个红色的警告框。
【检测到反向追踪试探。来源:模糊,具备高级别隐匿特征。】
对方察觉了。比我预想的还要快。
我立刻切断连接,清除所有临时数据和缓存。
心脏在胸腔里沉稳地跳动,没有恐慌,只有一种“果然来了”的冰冷确认。
他们没打算放过任何可能的知情人。即使在明面上,一切已经“尘埃落定”。
回到公寓楼下,夜色已深。我习惯性地抬头,看向我所在的楼层窗户。
一切正常。但我没有立刻上楼,而是在街对面的阴影里站了一会儿,仔细观察着进出的人,楼道的灯光,以及窗户的反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