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风斟酌着用词,他对“完美犯罪”的执着让他能理解那种扭曲的心态,“我可能…也会想看看。看看警察…怎么忙活,看看自己的…杰作,引起多大轰动。尤其是…心理素质不…不太好的执行者。”
他整理了一下思绪,给张杰回复了一段语音信息,语气带着年轻人特有的认真和一点探索的兴奋,偶尔的停顿和重复更显真实。
“杰…哥,信息收到了。我…我觉得,夏洛克的判断大方向是对的,这…这是示威,团队作案。但…但有几点可以补充。”
“第一,现场选择:码头集装箱,看似隐蔽,实则…有玄机。你们看尸体摆放的位置和集装箱的夹角,像…像一个天然的舞台背景。他们可能…不只是为了方便撤离,更是为了…拍摄或者让某个特定角度的观众看清楚。”
“第二,车辙和气味:车辙被简单打扫,气味却没处理干净。这…这不合逻辑。除非…他们想引导你们去追查车辆,但又…故意留个破绽,显示自己的…从容?或者,那气味…根本就不是来自清洁,而是来自他们带来的…别的东西,比如…某种药剂?需要溶剂携带?”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围…围观的人。”
秦风的语气变得肯定了一些,“我同意你的直觉,凶手或者他们的同伙,很…很可能就在里面。不是主谋,主谋不会这么…冒险。但动手的人,尤其是…新手,或者心理扭曲需要满足感的…很有可能会混在里面。重点…注意那些看起来过于关…关注细节、或者…表情异常平静甚至…带着点兴奋的人,还有…不停看手机、好像在等消息的人。”
不久,秦风的回复来了,是一段详细的语音和分析草图。
张杰播放了语音,夏洛克和华生凝神倾听。
秦风的结论与夏洛克的核心判断惊人地一致,这是有计划的团队示威,目标是通过增加死亡人数和展示专业手法,向特定对象施加压力或证明能力。
但在细节上,秦风提出了细微偏差。
关于车辙,他认为不完全是误导。货车可能用于运输工具或处理尸体,匆忙间打扫不彻底。但车辙的深度和纹路可能暗示车辆载重不轻,或许除了工具,还带走了“某种东西”。
关于化学气味,他同意是清洁痕迹,但提出这种溶剂可能也用于快速凝固或处理某种特定材料,比如不是血,而是其他分泌物或证据。
关于围观者,他强烈支持张杰的直觉,并补充:“真正的策划者可能不会亲临,但执行团队的小角色,尤其是心理素质不够硬的,有很大概率会混在人群中,既是为了观察警方反应,也是为了满足一种扭曲的成就感和掌控感。重点观察那些表情过于兴奋、或者刻意回避镜头、不断看时间的人。”
张杰将秦风的观点,特别是关于围观者的分析,斟酌地转述给了夏洛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