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3章 六安补给站:敌人最意想不到的地方!

行动方案确定之后,整个天堂寨都围绕着这次“突袭”行动,高速运转了起来。

王雷的锄奸队,像一群消失在黑暗中的影子,渗透进了日军的封锁线。

他们的任务,是为突击队探明前方的道路,拔掉那些可能构成威胁的暗哨和游骑。

刘佩绪的民团,则发挥了他们地头蛇的优势,将一张无形的情报网,铺满了根据地周边的每一个村庄和山坳。

那些平日里不起眼的猎户、樵夫、货郎,都成了独立旅的眼睛和耳朵。

几天之内,海量的情报,如同涓涓细流,源源不断地汇集到了李逍遥的桌上。

日军在周边数百里内的每一个据点,每一个仓库,甚至每一个炮楼的兵力部署、物资储备、换防规律,都被一一标记在了地图上。

指挥部的帐篷里,煤油灯彻夜不熄。

李逍遥和几个核心的作战参谋,对着那张画满了红蓝标记的地图,进行了反复的比对和推演。

选择一个正确的目标,是整个行动成功与否的关键。

目标价值太小,冒着巨大的风险抢回来一堆无关痛痒的东西,得不偿失。

目标防御太强,一头撞上去,就是拿鸡蛋碰石头。

必须找到一个价值巨大,同时风险又相对可控的,完美的平衡点。

“合肥怎么样?”一个参谋指着地图上的大圈,“这里是鬼子在安徽的老窝,物资肯定堆积如山。”

丁伟摇了摇头,手指在地图上敲了敲。

“不行。合肥是日军在安徽的统治中心,驻有一个旅团的重兵,城防工事坚固。我们这点人手,连城墙都摸不到。更别说,从合肥把东西运回来,路上几百里,鬼子的大部队能把我们来回碾死十遍。”

这个判断很客观。

硬打那里,无异于自杀。

“那就打他娘的运输线,劫火车,扒铁路!”李云龙的嗓门最大,他早就憋不住了,“逮着一列算一列,抢了就跑,不跟他们纠缠。”

“杯水车薪。”李逍遥吐出四个字,否决了这个提议,“打劫几辆卡车,或者一火车皮的物资,够谁塞牙缝的?咱们现在是四十万人张嘴等着,这点东西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而且频繁骚扰,只会让鬼子警觉,把乌龟壳缩得更紧。”

帐篷里的气氛再次陷入沉寂。

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地图上逡巡,寻找着那个可能的突破口。

最终,经过反复的筛选和分析,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定在了地图上的一个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