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亮则躲在人群中,不时地煽风点火,试图激起更多人的不满情绪。
然而,他的话根本没人听,也没有人响应。
大家一致认为,这对母子是因为跟刘海波之间有过节,是在故意找茬,其目的是想给刘海波添堵。
周围的邻居们纷纷围观——
有的同情,有的不解,但无人能动摇王大婶的决心,她成了这个居民点最后的守望者,坚守着那段逝去的岁月。
面对王大婶的坚决反对和赵亮的暗中捣乱,刘海波感到十分棘手。
他知道,如果强行拆迁,不仅会激起更大的民愤,还可能影响公司的声誉和后续的业务发展。
于是,他决定采取更加温和和理性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他亲自带人前往王大婶家,耐心地倾听她的诉求和不满。
刘海波诚恳地表示,公司非常尊重每一位居民的意愿和情感,也愿意在合理范围内给予更多的补偿和关怀。
他还承诺,会保留一些有历史意义的建筑元素,融入到新的安置小区中,让居民们能够在新环境中找到一些旧时光的印记。
尽管如此,王大婶还是不同意他们家的房屋拆迁。
万般无奈之下,刘海波决定邀请社区领导和几位德高望重的老居民一同出面调解,希望通过多方沟通,找到一个既能满足王大婶情感需求,又能推进项目进展的折中方案。
然而,这个方案并未能立刻打动王大婶的心。
她依然坚守着自己的立场。
社区领导和老居民们轮番劝说,试图解开她心中的结,但效果甚微。
刘海波意识到,问题的症结在于赵亮与他的私人恩怨。
于是,他私下约见赵亮,试图化解这段宿怨。
然而,赵亮却冷冷一笑。
直言不讳地表示,除非刘海波公开道歉并放弃开发,否则他绝不会让步。
刘海波陷入两难——
既要维护公司利益,又要顾及居民情感,这场僵局似乎难以打破。
最终,他选择让工程师修改设计方案,保留王大婶家这套房屋,对周围的房屋进行拆迁,让他们成为彻彻底底的钉子户。
这一决定在海波实业集团公司内部引起了不小的震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