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隆星,正值一场全球性的艺术庆典。巨大的全息画卷在城市上空展开,交响乐在云端回荡,人们沉浸在创造与美的狂欢中。
然而,一丝不易察觉的灰色,开始悄然浸染这绚烂的画卷。
起初只是个别艺术家感到灵感枯竭,陷入自我怀疑。随后,一些观众开始莫名感到空虚,觉得一切欢庆都毫无意义。悲观的情绪如同无形的瘟疫,在人群中悄然传播。天空中的全息色彩开始变得黯淡,音乐中也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
凯隆人的精神世界,正在被“虚无”的阴影侵蚀。
就在集体情绪即将滑向深渊的临界点,艾尔莎共鸣者凝聚的“意义波纹”跨越星海,如同温暖的春风,吹拂过凯隆星的精神领域。
这波纹并非强制的欢愉,而是蕴含着对生命本身的礼赞,对苦难的理解与超越,对微小美好的珍视。它轻轻触动着每一个凯隆人的心灵深处,唤醒那些被暂时遗忘的、关于爱、勇气与希望的记忆。
一位陷入绝望的画家,突然想起了童年时第一次看到彩虹的喜悦,画笔重新挥动,色彩再次变得明亮。
一位觉得一切毫无意义的音乐家,耳畔仿佛响起了母亲温柔的摇篮曲,指尖流淌出的音符重新充满了情感。
广场上迷茫的人们,感受到了彼此手心的温度,想起了与家人朋友共度的时光,空虚感被真实的连接所取代。
艾尔莎的“意义之锚”,并非替凯隆人定义了意义,而是帮助他们重新找到了各自心中那份独特的、对抗虚无的力量。
与此同时,流光族构筑的“情绪滤网”也在高效运转。任何试图从宇宙尺度直接灌注的、更强烈的“绝望”意念,在穿过这道滤网时,都被极大地稀释和延迟,无法形成压倒性的冲击。
凯隆星的精神危机,在内外协同下,被成功遏制。那试图渗透的“虚无”波动,在找不到合适宿主后,如同无根之水,缓缓消散于星际空间。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