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章 忠犬指导:顶流教演技,大佬教规划

大佬教规划:陈曦、周教授的“长远发展课”

如果说沈亦舟是“演技引路人”,那陈曦、周教授、赵村长、苏医生就是“人生规划师”。他们各自发挥专长,从职业规划、文化素养、社会责任等多个维度,给新人上了一堂堂“长远发展课”,让他们不仅能在当下演好角色,更能在未来走得稳、走得远。

小主,

陈曦的“职业规划课”直击核心:“现在的影视行业很浮躁,很多人追求短期流量,却忽略了长期发展。你们要明白,演员是一份职业,不是一份‘网红工作’,想要走得长远,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她结合自己打造“绿韵非遗”的经历,告诉新人:“就像我们做品牌一样,演员也要有自己的‘人设’,但这个‘人设’不是装出来的,是靠作品、靠人品积累出来的。你们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懂非遗、爱乡村、有情怀’,这是别人替代不了的。”

陈曦还为每位新人做了“个性化职业分析”,根据他们的性格、特长、演技风格,规划不同的发展方向。“李悦细腻感性,适合演非遗传承人的角色,以后可以多往文艺片、现实题材方向发展;王磊朴实沉稳,很适合演返乡创业青年,以后可以深耕乡村题材作品;陈阳有灵气,可塑性强,可以尝试更多元的角色,拓宽戏路。”

她还特别提醒新人:“不要盲目追求流量,要珍惜每一个角色,把每一次表演都当成一次成长的机会。哪怕是小角色,也要认真对待,因为你不知道哪一次机会会改变你的人生。就像‘绿韵非遗’,当初只是一个小小的构想,我们一步步坚持下来,才有了今天的成绩。”

周教授的“文化素养课”则为新人补充“精神食粮”。他精心挑选了一批关于非遗文化、乡村振兴、民俗风情的书籍和纪录片,让新人每天抽出时间学习,还定期组织读书分享会。“想要演好非遗题材的作品,光有演技是不够的,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你得知道非遗的历史、乡村的变迁,才能真正理解角色的心境。”

在读书分享会上,周教授让新人结合自己的学习和体验,谈谈对非遗传承的理解。“以前我觉得非遗就是老古董,学了之后才知道,每一门手艺都凝聚着古人的智慧和心血。”新人孙悦分享道,“就像羌绣,不仅是一种工艺,更是羌族人民生活的写照、情感的寄托。以后演羌绣传承人的角色,我会带着敬畏之心去诠释。”

周教授还邀请了非遗研究专家、民俗学者来给新人授课,从非遗的起源与发展、乡村的民俗风情等多个角度,为他们答疑解惑。“只有真正了解文化的内涵,才能在表演中做到‘形神兼备’,让角色活起来。”周教授说道。

赵村长的“社会责任课”则让新人明白“演员的担当”。他带着新人走访村里的困难家庭,参与公益物资发放、环保宣传等志愿服务,让他们亲身体验乡村的现实情况,感受自己身上的责任。“你们以后会成为公众人物,有很大的影响力。希望你们能利用这份影响力,多宣传乡村、多支持非遗传承、多做公益,这是你们作为演员的社会责任。”

在走访困难家庭时,新人看到村里的孤寡老人生活不易,纷纷主动帮忙打扫院子、洗衣服、做饭。“以前总觉得演员的工作就是演戏,现在才明白,我们还可以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新人吴婷感慨道,“以后我会多关注乡村的公益事业,用自己的力量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