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准允整饬海防的旨意,如同一块投入权力深潭的巨石,激起的涟漪迅速扩散至朝野的每一个角落。杨士奇那“以退为进”的策略,初步奏效。明面上,他不再执着于具体案件的追查,而是将精力投入到协助兵部、都察院拟定海防整饬细则的“公务”之中。他提出的诸多建议,如严格军械烙印登记、建立沿海卫所联防机制、规范战船修造流程等,皆是从制度层面着手,堂皇正大,令人难以挑剔。
然而,在这看似波澜不惊的公务之下,暗流愈发汹涌。
郑和掌控的水师,以执行陛下巡弋“陌生航道”的旨意为由,加大了对东南沿海,特别是那条前元古航道附近的巡查力度。虽然行动依旧隐秘,但规模与频率的提升,显然给利用那条航道的不法势力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压力,往往会促使隐藏的东西浮出水面。
这日,杨士奇正在詹事府与几位属官商议海防细则中关于“巡海御史”的权责界定(尽管增设之事暂缓,但细则中仍可预先规划),一名东宫内侍悄然近前,递上一封没有落款的密信。
杨士奇心中微动,寻了个借口回到自己的值房,拆信观看。信是郑和派人送来的,内容简短却惊心动魄:
“巡弋船队于舟山外海无名荒岛(即之前发现囤积点之岛)附近,截获一艘形迹可疑的中型货船。船上虽伪装成贩运闽漆,然夹层之中,藏有倭刀三十柄,鸟铳五支,硝磺若干。船员顽抗,尽数格杀,无一活口。然查其船籍,竟隶属……南京守备太监名下之外围商号!”
南京守备太监!这可是地位仅次于北京司礼监太监的内官巨头,肩负留守南京、护卫留都的重任,其权势熏天,非同小可!其名下的商号船只,竟然牵扯进私运军械往倭国的勾当!这背后的水,深得令人胆寒!
杨士奇握着信纸的手,微微颤抖。他终于明白,为何之前的调查阻力重重,为何对方敢在翰林院公然行刺!原来,这条黑色利益链的顶端,很可能就隐藏在帝国权力核心的内廷之中!牵扯到内官,尤其是守备太监这等人物,案件的性质已截然不同,稍有不慎,便是天翻地覆!
他强压下心中的惊涛骇浪,将密信就着烛火点燃,看着它化为灰烬。此事,绝不能泄露半分。
然而,就在他苦苦思索如何将这一惊天发现稳妥上奏之时,朝堂之上,一场针对他的新风暴,已悄然酝酿成型。
这一次,发难的并非汉王党羽,而是几位素以“清直”着称的御史言官。他们似乎抓住了杨士奇的“把柄”。
在次日的常朝之上,一位姓林的御史手持笏板,出班朗声奏道:“陛下!臣弹劾詹事府左春坊左庶子、翰林院侍讲学士杨士奇,结交藩邸,交通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