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6章 帝国的变化与木道人的请帖

碧波万顷的东海之滨,昔日倭寇肆虐、海匪横行的景象已一去不返。

取而代之的,是悬挂着狰狞青龙旗帜的庞大船队,井然有序地航行在蔚蓝的航道上。

青龙军已然成型,这支以原青龙会精锐为骨架,吸纳整编了贾乐山旧部及诸多归附势力的海上力量!

以其严明的纪律、精良的装备和高效的指挥,彻底掌控了自渤海至南海的漫长海岸线。

沿海各地,因此迎来了数十年未有的安宁。

曾经提心吊胆、生怕倭寇破家掠货的渔民和商贾,如今终于能安心出海,繁衍生息。

更重要的是,青龙会主导的庞大海上贸易,如同注入衰败躯体的新鲜血液,催生了无数新的生机。

在青龙会的大本营羊城,以及以其为核心辐射的整个岭南地界,这种变化尤为显着。

码头上,不再仅仅是扛包的苦力,多了许多登记货品、核算账目的文书;

船坞里,不仅有敲敲打打的修船匠,还有负责设计新式海船、研究更优航线的工匠与学者;

市舶司旁,涌现出大量专为海商提供律法咨询、货物鉴定、保险担保乃至翻译服务的行当;

更有那嗅觉灵敏的商人,组建起一支支驮马队、车队,专门负责将海外运来的香料、宝石、珍奇木材等货物,分销至内陆各地。

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户,家中若有伶俐子弟,也多了一条出路——或进入青龙会设立的学堂,学习航海、算术、异邦语言,或直接上船,从水手做起,见识那广阔无垠的海外世界。

百姓的营生多了,口袋里的活络钱自然也多了起来。

生存的压力大大减轻,市面愈发繁荣,人心思定,连带着地方上的治安都好了许多。

底层民生的改善,如同稳固了帝国的根基。

那原本不断向下垮塌的王朝气运,竟在这东南一隅,硬生生被这股新生的、充满活力的海洋经济力量给托住了。

不仅停滞了衰败的脚步,甚至开始显露出触底反弹的迹象。

深居紫禁城的皇帝,看着内帑中那由青龙会通过秘密渠道源源不断输送而来的、远超往年盐铁税收的巨额利润。

原本因国库空虚而紧锁的眉头,终于得以舒展。

手中有钱,心中不慌。

他梦寐以求的整饬边军、修缮水利、乃至充实后宫等事项,终于有了付诸实施的底气。

这份实实在在的利益,使得他这位隐藏极深的青龙会二龙首,对组织的依赖与日俱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