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群鲨环伺惊涛起,金鳞吐息定风波

------

滨海市省委常委会议室。

空气凝固得如同被塞满了铅块。赵立春那一声拍桌巨响,如同惊雷炸在每个人的耳膜上,瞬间压下了所有嘈杂的议论。但随之而来的,并非预想中的臣服与肃静,而是一种更深沉、更汹涌的死寂。所有目光,惊疑、审视、惶恐、甚至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都聚焦在主位那个脸色铁青、胸口剧烈起伏的掌舵人身上。

赵立春喘着粗气,赤红的双目如同受伤的猛兽,扫过全场。他看到了组织部长周秉坤眼中一闪而过的精光,看到了政法委书记刘卫东紧锁的眉头下深藏的忧虑,也看到了宣传部长李静雯毫不掩饰的震惊和茫然。而斜对面的诸成,依旧稳如磐石,眼神深邃平静,仿佛刚才那两颗炸翻常委圈的“重磅炸弹”不过是溅起的小水花。

“吵什么吵!”赵立春再次重复,声音嘶哑中带着一种强弩之末的虚弱,“事实摆在眼前!严克明同志,郭齐宏同志,两位为滨海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同志,在组织的关键岗位上,突发恶疾,不幸因公殉职!这是我们滨海省班子巨大的、无可挽回的损失!” 他刻意加重了“突发恶疾”、“因公殉职”几个字,试图将这匪夷所思的离奇死亡,强行定义为一个不幸的、自然的意外事件。

然而,这个强行定义如同纸糊的堤坝,瞬间就被汹涌的暗流冲垮了第一道缝隙。

“赵书记!” 一个低沉却异常清晰的声音响起,带着浓重的鼻音。说话的是省军区政委冯国梁。这位素来以耿直刚硬着称的将军,此刻脸色凝重得如同铸铁,他手指关节重重敲了敲桌面,发出梆梆的闷响:“突发恶疾?同一天?一个在隔离审查期间,一个在配合调查途中?赵书记,您是班长,您这话,能说服在座的同志们?能说服全市、全省的干部群众?!这听起来,更像是…谋杀!” 最后两个字,如同冰锥,狠狠刺破了赵立春试图维持的“意外”面纱!

“哗——”

会议室里再次响起一片压抑的惊呼。谋杀?!这可是省委常委会议上,一位省军区政委直接将矛头指向了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核心!

赵立春眼皮狂跳,几乎要拍案而起,但他强行压住了。他知道,一旦他此刻暴怒失态,就等于坐实了心虚!他死死盯着冯国梁:“冯政委!请注意你的措辞!调查组还没有成立!结论更没有出来!你这‘谋杀’两个字,是要负政治责任的!这是散布恐慌,扰乱人心!”

“恐慌?扰乱人心?” 冯国梁毫不退让,声音洪亮如钟,“赵书记!两位手握重权的常委在同一天、以如此诡异的方式离世,这本身就是最大的恐慌源头!如果不彻查到底,揪出幕后黑手,那才是真正的人心惶惶,天下大乱!” 他目光炯炯,环视全场,“我冯国梁是个粗人,不懂那么多弯弯绕!但我懂得一个道理:事出反常必有妖!我们在这里遮遮掩掩,粉饰太平,就是给真正的敌人递刀子!我提议,立刻启动最高级别的独立调查!不仅要查死因,更要查两位同志生前负责的关键工作,尤其是近期办理的敏感案件!查个水落石出!”

冯国梁的话,如同在滚油锅里泼进一瓢冷水,瞬间炸开了锅!

“冯政委说得对!必须彻查!”

“对!给组织一个交代!给家属一个交代!也给全省人民一个交代!”

“这绝不是简单的意外!这里面肯定有问题!”

原本慑于赵立春积威而不敢多言的常委们,在冯国梁这杆“大炮”的掩护下,纷纷发声!尤其是几位平时就与赵系若即若离、或者本身清流派系的常委,言辞更是激烈。赵立春试图强行定调、捂盖子的企图,仅仅维持了不到一分钟,就被汹涌的质疑声浪彻底淹没!

赵立春的脸色由铁青转为煞白,额角的青筋突突直跳。他感觉一股腥甜涌上喉咙,又被强行咽下。他第一次如此清晰地意识到,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权威,在这突如其来的滔天骇浪面前,竟显得如此脆弱!恐惧如同冰冷的藤蔓,再次缠绕上他的心脏。他现在成了漩涡的中心,所有人都盯着他!所有人都想从他这里挖出“真相”!可真相是什么?连他自己都如同瞎子聋子!

就在这汹涌的质疑声浪几乎要将赵立春淹没之际,一个沉稳的声音如同定海神针般响起:

“冯政委的担忧,代表了同志们普遍的想法,也代表了我个人的忧虑。” 诸成开口了。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地压过了所有嘈杂,瞬间吸引了全场的注意力。他目光平和地看着冯国梁,又缓缓扫过其他常委,最后落在赵立春脸上,“赵书记强调稳定大局,这是对的。滨海的天,绝不能塌。但冯政委强调彻查真相,更是民心所向,是组织原则的根本要求!两者并不矛盾!”

诸成几句话,巧妙地将汹涌的民意和对赵立春的质疑,引导向了一个“程序正义”的轨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书记刚才已经指示,”诸成继续说道,语气带着对一把手应有的尊重,“由省纪委(罗国华副书记牵头)、省委政法委(刘卫东书记牵头)、省公安厅(新任厅长人选未定,暂由常务副厅长负责)、省检察院,抽调最精干的、政治绝对可靠的同志,立刻成立联合调查组!就严克明同志、郭齐宏同志的离世原因,以及相关的一切背景情况,进行最高规格、最彻底的独立调查!调查过程,必须全程留痕,绝对保密!调查结果,直接向省委常委会汇报!同时,也请冯政委放心,调查组将吸纳军分区保卫部门的精干力量参与,确保调查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他再次祭出“程序正义”和“独立调查”的大旗,并将冯国梁的诉求巧妙地纳入了他主导的调查框架内,既安抚了冯政委代表的军方力量,又堵死了赵立春私下干预调查的可能。

这一手玩得漂亮!连赵立春都不得不承认,诸成这一套组合拳下来,滴水不漏,占据了绝对的道德和程序高地。他提出的调查组架构看似合理,实则牢牢将调查的主导权核心圈定在了纪委和政法委,而这恰恰是目前相对容易被赵立春“间接”影响、却又能在关键时刻被诸成“借力”的两个部门。吸纳军方参与,更是神来之笔,既安抚了冯国梁,又为其后可能牵扯出的“深渊回响”这种涉及军方绝密的线索埋下铺垫。

赵立春心中恨得滴血,却只能点头,声音干涩:“诸成同志的意见…很全面。就按这个办。联合调查组今天下午必须组建完毕,立刻开展工作!罗国华同志,刘卫东同志,责任重大,务必在最短时间内,拿出初步结论!” 他被迫再次确认了诸成的方案。

“是!赵书记!我们纪委一定全力以赴!”罗国华立刻起身表态,脸上带着一种压抑的兴奋。调查严克明?这可是个肥差!既能博得刚正不阿的名声,又能深挖严克明的老底,何乐而不为?

刘卫东也沉声应道:“政法委责无旁贷。”

一场可能撕裂常委会的风暴,在诸成四两拨千斤的斡旋下,暂时被按进了“程序”的框架内。但所有人都知道,这只是表象。真正的惊涛骇浪,此刻才在平静的海面下开始酝酿。赵立春虽然暂时避免了被群起而攻之的困境,但他已经被诸成套上了一道无形的枷锁——调查组的存在,就像悬在他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随时可能斩断他最后的机会!

“另外,”诸成再次开口,声音带着沉痛,“关于严克明同志、郭齐宏同志的后事处理,以及对家属的安抚工作,请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牵头,务必要体现组织的关怀,做到庄重、稳妥、周全。两位同志的追悼会规格和生平评价,请组织部(周秉坤部长)会同办公厅,尽快拿出初步方案,报常委会审议。” 他转向宣传部长李静雯,“李部长,宣传工作要把握尺度。两位同志因公殉职的消息,由省委统一口径发布通稿,重点突出他们的贡献和组织的深切哀悼。在调查结论出来之前,严禁任何媒体和个人进行不负责任的猜测和炒作!一旦发现,严肃处理!”

诸成几句话,就把两位死者最后的剩余价值安排得明明白白。追悼会?生平评价?宣传口径?这都是安抚人心、稳定大局的“面子工程”,也是给赵立春那颗惊魂未定的心喂上一丸安神药——你看,组织还是关心同志的,不会立刻翻脸无情。但潜台词也很清楚:盖子暂时捂住了,但盖子底下是什么,等我调查组挖出来再说!

赵立春听着诸成一条条井井有条的安排,感觉自己这个省委书记像个提线木偶。他胸口憋闷得几乎要爆炸!他猛地站起身,动作幅度之大差点带倒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