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金乌计划与星辰大海

公司资源向新事业部大幅度倾斜。徐若薇和周倩负责稳住主营业务的基本盘和利润,保障“金乌”项目的资金需求。邓康的芯片团队则接到了新的挑战——设计能够承受聚变装置内部极端环境(高温、强辐射、强磁场)的专用ASIC芯片。

【技术推演(中级)】被频繁用于这两个高难度项目的技术路径选择,积分如开闸洪水般消耗。【知识灌注】功能也开始谨慎使用,何月山将部分非核心的等离子体物理基础知识和辐射防护知识,分享给项目组的核心成员,加速他们的入门和理解过程。

过程无比艰难。聚变装置的控制复杂度远超工业控制器,对实时性、可靠性的要求达到了变态级别。传感器需要在比炼狱还严酷的环境下长时间稳定工作。失败了一次又一次,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经常相差甚远。

何月山和他的团队几乎住在了实验室和合作单位,日夜不停地攻关。压力巨大,但没有人退缩。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正在从事的,是一项足以改变人类历史的伟大事业。

一年后,星火团队交出了第一份答卷——一套基于深度学习的等离子体形态实时预测与控制系统初版,以及一批耐辐射传感器的工程样机。

在EAST装置上进行联合实验那天,气氛紧张得几乎凝固。

当装置启动,高温等离子体在磁场约束下生成,星火的系统开始工作。大屏幕上,原本需要人工经验频繁干预才能勉强稳定的等离子体形态,在AI算法的控制下,竟然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稳定性和可控性!持续稳定时间打破了纪录!而部署在装置内部的传感器,成功传回了大量宝贵的实时数据!

实验大厅里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后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许多白发苍苍的老专家激动得热泪盈眶。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

“星火!好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