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火科技的极速扩张和技术领先,使其对顶尖人才的渴求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尤其是“金乌工程”和人工智能研究院的项目,需要的是站在全球科研金字塔尖的大脑。一场激烈的人才争夺战悄然打响。
何月山深知,未来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他亲自制定了“星火学者”计划,面向全球招募顶尖科学家和青年才俊,开出的条件极具诚意:媲美甚至超越硅谷的薪酬待遇、完全自主的研究方向、充足的经费支持、以及共享公司发展红利的股权激励。
徐若薇带领的HR团队使尽浑身解数,通过学术会议、顶级期刊、专家推荐、甚至直接联系等多种渠道,搜寻目标人才。
然而,招揽之路并非一帆风顺。除了国际竞争对手的阻挠和国内同行的竞争,更大的障碍来自于观念和环境。
一位在欧洲核聚变研究所工作了二十年的资深华人科学家,虽然对何月山描绘的“金乌工程”蓝图和星火的技术实力非常心动,却顾虑国内的研究氛围和行政干预,犹豫不决。
一位在北美顶尖AI实验室担任主任的年轻天才,担心回国后的科研配套设施和生活环境无法与国外相比。
何月山没有放弃,他亲自与每一位关键目标人选进行越洋视频深谈。他不画大饼,而是坦诚地介绍星火的现状、挑战和未来的规划,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突破,甚至开放部分非核心的实验数据供对方评估。他用扎实的技术见解和对科研的纯粹热情打动对方,更用国内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和星火提供的顶级科研平台来消除顾虑。
【知识灌注】能力在此刻发挥了微妙的作用。虽然不能直接灌输知识,但何月山在与对方交流时,总能精准地切入对方研究领域的核心难点和最前沿的思考,提出极具启发性的观点,让对方产生强烈的智力共鸣和“英雄相惜”之感。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终于,好消息接连传来。
那位欧洲的聚变专家,在何月山第三次邀请后,终于下定决心,举家回国,加入星火,负责领导一个全新的聚变材料研究团队。
那位北美AI实验室的主任,也被何月山的诚意和星火在工业AI领域的海量真实应用场景所吸引,接受了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的职位,并带来了一个由多名华人博士生组成的精锐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