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陈氏暖炉

寅时起身,房中温暖如春,最关键的是——”

他刻意顿了顿,“烟气全都顺着铁管排到屋外,完全不必担心中毒之险。”

小主,

钱庄赵掌柜眼中放光:“若能整夜温暖,不起夜受冻,银子多点也值!”

布商孙员外抚掌赞叹:“您看这炉身的松鹤图案,寓意长寿安康。

能在温暖如春的房中安睡到天明,这才是真正的体面。”

唐知县见气氛热烈,顺势添了一把火:

“府台大人听闻此物,已特意来信询问。想必明年,这东西就要在府城流行开了。”

粮商周老爷立刻转向陈长河:“陈家主,这等宝贝,周某定要订上两套!”

陈长河适时上前:“精铁雕花款作价一百两;铜制款纹饰古雅,只需八十两。”

他话音未落,粮商周老爷已抚掌笑道:

一百两买个整夜安暖,值当!周某要五套精铁的,三套自用,两套送人。

钱庄赵掌柜捻须盘算:这价钱,

比起往年购置银霜炭的开销,实在算不得贵,赵某也要三套精铁的。

不过一盏茶的工夫,周福手中的订单已超过五十套。

然而在花厅角落,李县丞、王家主和张家主却始终阴沉着脸。

王家主凑近李县丞耳边,声音压得极低:

“先是用垦荒抢走我们的劳力,现在又弄出这暖炉……

陈家这是要把我们往绝路上逼。”

张家主冷哼一声:“你们看这些人,平日里与我们称兄道弟,

如今见到新鲜玩意,就把我们晾在一边。”

李县丞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眼底闪过一丝阴鸷:“树大招风。

陈家如今风头正盛,我们不宜硬碰。”

他嘴角勾起一抹冷笑:“等来年开春,有他们来求我们的时候。”

三人交换了一个心照不宣的眼神,不再多言。

第065章 救急不救穷

陈长河将那三位的阴沉面色尽收眼底,

心中了然,面上却依旧从容。

唐知县则仿佛全然未觉暗流,只含笑举杯,与宾客共饮。

不过数日,镇北县的冬日风貌便悄然生变。

“掌柜的,您这大堂可真暖和!”

才踏进醉仙楼的客人不由赞叹,目光立刻被墙角那具竹编炉子吸引。

炉上铜壶正吐着袅袅白汽,满室暖意融融。

掌柜笑着迎上:“客官好眼力,这是陈氏暖炉。您先喝杯热水暖暖身子。”

这般对话,近日在县内各酒楼饭铺中已不鲜见。

除自家“风雨楼”中陈列着铜铁精品外,别家用的皆是竹编炉——

俱是陈府派人送来免费试用的。

周福正带着伙计在聚贤居安置最后一具炉子:“王掌柜,您先试用。

若觉得合用,这炉子只收五百文。蜂窝煤更廉,一文钱两块。”

王掌柜抚着温热的炉壁,将信将疑:“若……若是不合用呢?”

周福笑容恳切:“若不合用,分文不取,立时收回。”

堂中食客闻言,无不侧耳。

“一日才三文?这比买炭便宜多了!”

“陈氏暖炉免费试用”的消息不胫而走。

更打动人心的是那笔明白账——

一日三文,便可整日享有温暖,随时取用热水。

“总比冻手冻脚强!”

亦有精明的店家暗自盘算:

“有了这暖炉,客人坐得更久,生意好了三成不止。”

与此同时,陈家农庄前早已排起长队。

有来申领试用的,有试用满意前来购买的,更有打听如何入伙做工的。

几个炭商聚在角落,面沉如水。

“这下咱们的炭卖给谁去?”

“听说陈家正招人做蜂窝煤,工钱日结。

再这般下去,只怕咱们的伙计也要跑过去了。”

风雨楼二楼,陈飞临窗而立,望着楼下熙攘人群。

陈宇走到他身旁,佩服道:“三哥,

你这‘先试用后购买’的法子果真高明,如今满城都在议论咱家暖炉。”

陈飞微微一笑:“体验过温暖,谁还愿回到寒冷中去?”

楼下伙计清亮的吆喝声阵阵传来:“陈氏暖炉,一日三文,暖和一天!”

而城外难民安置点,又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

昔日沉寂的库房区,如今已成了喧闹的大工坊。

空气中混杂着湿土、竹篾与煤粉的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