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归家酣眠慰辛劳 拜师呈礼启新程

陈彦示意石头将礼物奉上。他先取出那个檀木小盒,双手郑重地呈给赵文渊:“先生,此次入山,侥幸有所获。此乃新鲜熊胆一枚,学生听闻其有清热明目、平肝熄风之效,于养生或有小益。虽非稀世珍品,却是学生一片心意,感谢先生平日悉心教导,请先生笑纳。”熊胆在这个时代确是珍贵药材,这份礼既显心意,又符合弟子孝敬师长的分寸。

赵文渊接过木盒,打开一看,只见熊胆形态完整,色泽深沉润泽,品相上乘,知是难得之物。他捻须点头,语气温和了些:“嗯,有心了。此物确有益处,为师便收下了。”

接着,陈彦又拿出那个绣着青竹的锦囊,递给一旁早已按捺不住好奇、伸长脖子张望的师兄赵修远:“师兄,这是一些熊牙和狼牙,我让石头仔细打磨穿孔,做了几个小吊坠,样式粗陋,不值什么钱,但据说有辟邪护身的寓意。送给你把玩,聊表心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赵修远迫不及待地接过锦囊,倒出几颗牙齿吊坠在掌心。只见那牙齿被打磨得光滑如玉,触手冰凉,形状天然带着一股野性的锋锐之气,用深色的丝线穿着,别有一番粗犷的风味。他顿时爱不释手,拿在手里翻来覆去地看,脸上笑开了花,用力拍着陈彦的肩膀:“好师弟!太够意思了!这可比那些文绉绉的玉佩有意思多了!戴着这个,感觉浑身是胆!谢谢师弟!”他立刻挑了一个最大的熊牙吊坠挂在了自己腰间,得意地晃了晃。

最后,陈彦又取过那张卷好的狼皮,对赵先生道:“先生,山中夜间寒冷,这张狼皮还算完整厚实,毛色也佳,可做褥垫或护膝,赠与师母,聊以御寒,望能略表学生心意。”

赵文渊见陈彦处事如此周到,礼数周全,既尊师重道,又顾念同门师兄弟之情,心中更是满意,让福伯将狼皮收好,转交内眷。

礼物呈送完毕,气氛融洽。赵文渊让二人坐下,神色认真起来,目光深邃地看着陈彦:“彦儿,你此次毅然入山,历时一月,所谓历练,究竟所为何事?山中一月,你又经历了些什么?心境又有何变化?需细细道来,不得隐瞒。”他需要深入了解弟子这段时间的真实经历和心路历程,这远比读多少本书更能看出一个人的心性、志向和潜力。

陈彦知道在先生面前无需也无法隐瞒,便收敛心神,整理了一下思绪,将从最初萌生入山念头、如何说服担忧的家人、山中日常的艰苦与适应、遭遇狼群时的惊骇与应对、设计猎熊时的决断与协作、以及最后师父清尘道长那番关于“留有余力”的当头棒喝等经历,原原本本,坦诚详实地道来。他没有刻意渲染危险来标榜自己,但也没有轻描淡写掩盖其中的艰难与考验,而是平实地叙述,重点阐述了自己为何要坚持(检验所学、磨砺意志)、如何在绝境中与石头相互扶持信任、如何将所学武艺与智慧运用于实际、以及经历生死后对“勇气”(非匹夫之勇)、“责任”、“文武之道相辅相成”的更深层次理解。

他语气平和,条理清晰,既展现了少年人难得的胆识与锐气,又不失沉稳与深刻的反思。赵文渊静静地听着,时而微微蹙眉,时而缓缓颔首,直到陈彦讲完,书房内安静了片刻,他才长长舒了一口气,眼中满是激赏之色。

“好!好一个‘绝境砺心志,实践出真知’!”赵文渊抚掌轻叹,声音中带着难得的激动,“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古人诚不我欺!你能有此魄力深入险地,有此毅力坚持到底,更有此悟性将经历化为资粮,殊为不易!见识过天地之广阔,方知自身之渺小;经历过生死之考验,方明志向之坚定;实践过所学之技艺,方懂道理之真切。看来,你这‘文武兼修’之路,并非少年人一时兴起的空想,而是脚踏实地、用汗水和勇气走出来的实在路径!为师甚慰!”

一旁的赵修远早已听得目瞪口呆,心驰神往。他想象着师弟描述的场景:深夜被绿油油的狼眼包围、与小山般的黑熊搏杀……这比他偷偷看过的所有侠义演义都要真实、刺激百倍!他看着陈彦,只觉得这个比自己还小几岁的师弟,身影忽然变得高大起来,心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羡慕和佩服,忍不住插嘴道:“师弟!你也太厉害了!下次……下次要是再去,能不能带上我?我也想去见识见识!”